
最近全民都在熱議谷愛凌,昨晚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也提到了她。朋友說谷愛凌是她的女神,最近一直在追她的短視頻,確實,谷愛凌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女神,不分性別、不分國籍,我也非常喜歡這個陽光的、可愛的、優秀的小姑娘。
我是從谷愛凌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時開始關注她的,開始只是因為好奇,后來看了她的很多視頻和資料,發現她在性格、三觀和個人成就上都稱得上是優秀。同時,我也發現,谷愛凌之所以能成為這樣的谷愛凌,是與她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

大多數人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五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自我教育。前面三種基本都屬于被動教育,宗教教育屬于半被動教育,最后的自我教育屬于主動教育,而家庭教育可以稱得上是后面一切的奠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也是伴隨著整個人生的課堂。家庭教育對人的心理、習慣、性格、人格以及三觀等等方面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影響會伴隨著人們進入學校、進入社會、進入到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在其間得到相應的反饋,然后影響著個人成長、甚至整個人生的走向。

無疑,谷愛凌在家庭教育上是幸運的。當然有人會說,她擁有優渥的家境、高知的父母,我們不否認這些會在教育上存在一定優勢。但是,我想說的是,優質的家庭教育從來都不是強依賴于家庭條件和家長的知識水平。而恰恰相反的,普通家庭一樣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而條件很好的家庭里孩子教育出現問題的也比比皆是。
那么,我們就從“谷愛凌”來談一談家庭教育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第一、身教比言傳更重要,家長是一個標桿,也是一面鏡子
谷愛凌的母親谷燕一直秉承的是“言傳不如身教”,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我大學時讀的是師范專業,教育學課本里引用了陶行知先生對“師范”的解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論語》里面也有一句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小動物早期的學習方式是印隨,人類幼崽早期的學習方式是模仿,而家長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要先從自身出發,為孩子做好榜樣和典范,至少要能言行如一,并且能為行為負責。
身教不只是讓谷愛凌熱愛上了滑雪,更讓她承襲了母親開闊的心胸,樂觀豁達的性情,以及友善與樂于付出的價值觀。這些在她安慰法國運動員泰絲·勒德、為朱易發聲和回應美媒國籍問題上都有所體現。

第二、接受并尊重未來發展的多樣性,家長需要做的是營造氛圍,而不是給孩子套上模具
人無完人,成功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世界正是因為其多樣性才能這么奇妙、精彩。試想,如果世界每個人都是一模一樣的,就像套了個標準模具,那么又怎么判定“你是你”?所以家長要做的是在不違背自然規律、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道德的前提下,引導孩子認知自己,并為他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能夠得到支持、認同與尊重,讓孩子最終能成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而不是為他規定一個標準路徑,強迫他成為另一個某人,或是完成自己心愿的工具。同時,不同的興趣方向也可以互相啟發、互相緩沖,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谷燕支持谷愛凌探索各種她自己喜歡的領域,這也很好的培養了谷愛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她喜歡學習、嘗試各種各樣的東西,滑雪、跑步、時尚、寫作、廚藝,還有她特別喜歡的分子遺傳和量子物理。一般來說,很難把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揉到一個人身上,但是事實就在眼前,這些也源于她良好的家庭教育,這應該也是她那么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前提。

第三、不要打壓孩子的天性,家長要做的是陪伴與觀察,是啟發與引導
“天地莊生馬,江湖范蠡舟”,這是高適的一句詩,引用了《莊子·馬蹄》中的典故。早在先秦時期莊子和荀子就分別在《馬蹄》和《勸學》中,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天性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論斷。一個主張完全地放任,一個主張嚴格地約束。其實我更主張的是介于兩者之間,或者將兩者融合,只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就不要去打壓孩子的天性,給他一個釋放的空間,讓他對事物、對知識產生熱愛并保持熱愛。家長要做的是在一旁陪伴與觀察,然后適時地去啟發、去引導、去輔助。教育的本質是啟發、引導和傳遞,“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只有他對事物、對知識有發自心底的熱愛,他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去探求、去學習、去研究,這樣才能把問題認知清楚、了解明白,所以熱愛是堅持和成功的第一誘因,也是開啟良好教育的鑰匙,掌握好這把鑰匙,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谷愛凌對于滑雪的熱愛是被支持的,同時也被充分地利用和引導。因為小時候家里離滑雪場比較遠,有四個小時的車程,這讓她學會了時間管理,利用這個時間寫作業、休息或者做其他未完成的事項,這樣才能在周末的時候用所有精力、全身心地去滑雪。

第四、不要害怕孩子冒險和受傷,家長要做的是護航,而不是掌舵
我們常說: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這是因為溫室把它呵護得太好了,所以造成了它的柔弱、脆弱或者懦弱。有句老話形容家長寵愛或者溺愛孩子,叫:“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恨不得為孩子掃平一切障礙,生怕磕了碰了,生怕有一點點危險。但是人的一生里有那么多障礙你都掃得平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當孩子必須要獨立面對一切、獨立面對風險,或者對立面對挫折與失敗的時候,發現自己好像沒有這種能力,那個時候等待他的會是什么?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那句老話:“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不要害怕孩子冒險和受傷,要放心的放他去闖蕩、歷練,家長要做的是護航,而不是掌舵,這樣也可以讓孩子更樂觀、更自信,即培養了孩子應對困難的能力,也能鍛煉孩子的逆商。
谷愛凌三歲的時候就被帶去滑雪場開始滑雪了,后來被嫌棄滑得太慢放到滑雪學校里去學習,這在很多家庭里是很難做到,甚至不敢想的,因為可能會覺得有一定的危險系數。她母親也會擔心危險,但只是擔心她后來滑得太快危險,也不會選擇不讓她繼續滑雪,而是把她放到自由式滑雪隊里。放手去歷練,這應該也是谷愛凌樂觀、自信、堅韌的性格得以養成的一個原因。今年更開心的是看到了一歲滑雪萌娃貝貝的視頻,很期待她的長大!

第五、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合理利用壓力
我發現很多家長會不自覺的向孩子施加壓力,有意的、無意的,正面的、側面的,有形的、無形的。很能理解大多數家長的動機,因為孩子的行為不符合他們的預期,覺得這樣下去會有問題,但是卻很少有家長去真正了解或試圖了解過,孩子有這樣的行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就開始無差別的施加壓力,但是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逐漸地形成對抗或者消極回避。家長有家長的壓力,其實孩子也會有孩子的壓力,只是很多時候沒有去做有效的溝通,成年人有時候也無法排解自己的壓力,而不用說是小孩子。所以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排解壓力,最好是能合理利用壓力。
谷愛凌覺得家長都是特別好的大學畢業的,她也一定要上一個特別好的大學,一定要上斯坦福大學,但是母親對她的要求是沒必要一定上斯坦福,上什么大學都可以,只要她自己喜歡,主要是一輩子都不放棄學習就可以,而且母親要求她每天要睡足十個小時,這在如今課業繁重的小朋友眼里,應該也是不能想象的。結果,谷愛凌還是憑自己的真實實力考上了斯坦福大學。

教育是一個終生的課題,家庭教育更是。家庭教育會給個人成長帶來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是正向的,不管怎么樣都會在自己的人生里光芒萬丈,如果是負向的,那么也很可能需要一生的時間去消解!你有過什么樣的家庭教育?你正在進行什么樣的家庭教育?你將要開始什么樣的家庭教育?這也是留給我們所有人的課題。
——————————————————
寫在后面:
文章發布后,有和朋友們做過一些探討。
確實谷愛凌有她的特殊性,也確實我們無法否認財富能給教育帶來更多、更好的資源、設備、物理環境等等,高知家庭能給孩子帶來更多人脈和眼界。
但教育的核心也永遠不是這些,這些也沒法保證孩子就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這些也沒法幫孩子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正如文章中所講的,“我們不否認這些會在教育上存在一定優勢。但是,我想說的是,優質的家庭教育從來都不是強依賴于家庭條件和家長的知識水平。而恰恰相反的,普通家庭一樣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而條件很好的家庭里孩子教育出現問題的也比比皆是。”
尤其是對3-8歲甚至是1-12歲的孩子來說,更多的需要家長陪伴、示范、觀察、分析、啟發、引導,夯實性格、心理和認知上的基礎,不過感覺很多人在整個大環境促使下,在被教育和教育的過程中,有點迷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