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新入園的孩子不焦慮?
焦慮的孩子,和焦慮的媽媽,都不焦慮了嗎?
“媽媽,我不焦慮了”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爸爸,你為什么不焦慮了”
“媽媽,你為什么不能給我一個可以吃好睡好的環(huán)境”
“媽媽,我能不能不要一直熱著呢?”
“媽媽,你別說了,我不焦慮了”
是很多媽媽在與焦慮作斗爭的事情,對孩子的焦慮有時也會不自覺的放大,好的壞的。可這些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什么是焦慮?它指的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一種擔心,一種對未知的一種負面情緒。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焦慮?
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了焦慮的成因,焦慮的兒童會比同齡人有更多的問題,焦慮的孩子則會更加的努力,焦慮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焦慮的孩子會表現(xiàn)出更加嚴重的分離焦慮
焦慮的孩子一般會有一些明顯的分離焦慮,在剛步入學校時的表現(xiàn)會特別的明顯,孩子會覺得自己被冷落了,覺得天空、草坪、小區(qū)都是陌生的,容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表現(xiàn)為哭鬧、坐立不安,不愿上學,對人缺乏信任感,與老師、同學關系疏遠,等等。
那么,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分離焦慮呢?
最根本原因是:孩子覺得離開了爸爸媽媽就再也不能生活在一起了,他們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害怕一個人在爸爸媽媽的身邊。
兒童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大部分孩子天生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在小時候父母的撫養(yǎng)中形成的,
所以,孩子會通過與父母的接觸來認識自己的世界,認識世界,認識周圍的環(huán)境,認識自己的好朋友。
爸爸媽媽的陪伴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源于父母的依戀。
如果沒有這種依戀,孩子與其他孩子的相處會有壓力,就容易出現(xiàn)情緒的問題。
當父母沒有辦法了解孩子的心理,無法與孩子建立安全感,就容易引發(fā)孩子的焦慮。
父母需要通過共情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也需要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通過陪伴和耐心的陪伴幫助,讓孩子學會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樹立正確的三觀。
就像前面的例子,你看到孩子的不良情緒,其實是想要說“我理解你的感受”。
在孩子情緒崩潰的時候,他需要的是有人能夠理解他的情緒,幫助他排解掉。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情緒,就會責備和否定,甚至去懲罰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情緒崩潰。
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可以把孩子帶到一個安全的房間里,陪伴他,直到他情緒崩潰。
等他的情緒徹底崩潰了,才會反思自己的行為。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邀請孩子一起把問題想出來。
如果孩子說自己不舒服,不要先入為主,而是要從根源找到癥結。
如果孩子已經(jīng)情緒崩潰了,那就先把問題的根源找出來,再跟孩子溝通。
如果孩子已經(jīng)情緒崩潰了,那就先讓孩子把話說完,先讓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
如果孩子的情緒比較激烈,還沒有處理好,先放一放平心態(tài),不要著急,孩子是在反復嘗試了解情緒,而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只要我們耐心的引導,慢慢的將情緒轉化為可以接受的表達方式。
2、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父母平時要多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這樣不僅能夠把壓力轉化為動力,而且還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漸漸地忘記那些不愉快的情緒。
孩子之所以總是情緒崩潰,主要是因為沒有辦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此時,父母可以先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當情緒平穩(wěn)了,孩子也就慢慢地平靜下來,這就有了一個非常大的好處。
3、學會向孩子道歉
如果父母在道歉、孩子了解到自己的錯誤之后,就可以向孩子道歉,這對于孩子而言,意義非凡,因為孩子也會因為父母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而變得更加愿意向父母袒露自己的內(nèi)心,這便是一個很好的結果。
4、等孩子心情平復后,再跟孩子談一談
在情緒平復后,家長要跟孩子談一談,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并且愿意主動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