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可以送勞教所嗎?相信每一個家長都有這樣的擔憂。
自己覺得已經(jīng)夠辛苦了,就不要送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怎么還受得了。
其實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只想要讓孩子避免犯錯,要不然他們永遠不會改變,因為那樣只會把孩子推向懸崖,而不會讓他們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位網(wǎng)友說自己的經(jīng)歷。
小時候在家里,父母覺得看見了自己,可是到了學校呢,老師卻覺得看見了自己,還不知道什么叫“好的學習”,對于父母的挑剔和督促,早已麻木了。
而那些自己特別想學的,卻總是提不起興趣,會經(jīng)常的放棄,認為自己不想學了,可能真的是腦子太笨了。
而父母的話,一直在耳邊回蕩,在耳邊回蕩,給孩子增加了心理壓力。
所以,家長更要學會給孩子心理支持,鼓勵孩子并重視自己的情緒變化,尤其是孩子情緒低落時,給孩子心理支持和鼓勵,反而能夠讓孩子更加勇敢地去面對自己的情緒。
另外,對于年幼的孩子,家長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管理能力是指能感知和調節(jié)自己情緒的能力,而且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也很重要。
家長要從小就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家長對自己情緒的重視,同時,教會孩子怎么處理自己的情緒。
現(xiàn)在,給大家分享一位美國幼兒園老師給孩子的教育心得,讓我們父母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6歲時,她的孩子開始正式上學了。
為了讓孩子能夠適應新的環(huán)境,適應良好的學習生活,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1.給孩子多制造機會,讓他們擁有獨自一人面對周圍世界的勇氣。
我們可以通過給孩子布置一些可以讓他們獨立完成的任務,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孩子自己去完成。
比如,讓孩子幫忙給桌子上的餐盤洗菜,讓他們自己學著拿筷子吃飯。
在有些事例中,讓孩子獨自吃飯,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的“領地”消失,同時也會給孩子帶來“我的”侵犯感,他會覺得這是自己的權利被剝奪。
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簡單的選擇:“你可以先把餐盤弄平,我們再去吃飯,好不好?”
2.家長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期望。
當孩子提出需求時,家長要明確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不能簡單粗暴,不能給孩子說“不”,否則就等于說“不”。
孩子哭鬧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鼓勵他用其他的方式來發(fā)泄不良情緒。
3.不強迫孩子。
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意識很強,如果家長強迫孩子,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
4.當孩子想要摔東西的時候,家長可以直接告訴他這個東西不能摔。
當孩子是因為沒有獲得滿足而大哭大鬧的時候,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五歲的孩子就已經(jīng)有了攀比的心理,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
同時也不要一味的責備孩子,因為這時候的孩子是比較任性的,越是批評就越是倔強,就需要我們多花點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
比如說,孩子在摔東西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他:
這是我看到你的玩具壞了,這個行為不好,你不能這樣做,所以摔了你就不能這樣做。
當孩子表現(xiàn)的不好的時候,也不要責怪孩子,而是應該告訴他,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后可以繼續(xù)這樣做。
孩子受到表揚的時候,他們就會有動力去做得更好,在以后的生活中會更加有積極的表現(xiàn)。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被重視
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當孩子能夠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進行自我反思,他就會慢慢地做得更好,也更有利于孩子的進步。
其實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家長慢慢來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更加的了解、學習,讓自己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他的習慣和性格其實是決定了他未來人生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