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心疼的詩句
應該怎么辦?
詩句里唱的是自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因為我想了解自己和丈夫,希望我丈夫懂我,我希望我丈夫懂我,我希望我丈夫懂我,我希望我丈夫懂我”
“每天為了讓孩子快快樂樂的長大,我無數次幻想,如果我不在了,我女兒就該怎么辦,怎么辦?”
……
因為這句話,有多少父母的內心都住著一個理想孩子:“我也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不被任何煩惱、煩惱、憂愁。”
可是,孩子真的是這么天真嗎?
想清楚這一點,你就明白了。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培養一個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益的有用的人才嗎?
為了培養一個獨立、有責任感、有活力的孩子,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并且告訴孩子:
“人只有獨立才能成功,人生必須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走,不按照父母的期待去做事。”
因為,父母自己都沒有做好,自然很難管理好孩子。
美國著名作家、兒童心理專家黛博拉·麥克納博士曾說: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比如打孩子、罵孩子。”
讓孩子在情緒中“安靜”,而不是在情緒中“炸”。
所以,當孩子沖著你發脾氣時,不妨先靜下來,因為你越冷靜,脾氣越少,才能更好的處理孩子的問題。
教育孩子,需時刻保持冷靜。
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這個過程,也是父母自我教育的過程。
如果父母一味著急,急于求成,也是為時已晚。
給孩子做情緒管理訓練的榜樣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孩子情緒管理問題時,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
不要指責孩子,多反思自己的行為。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變壞,而是父母本身的壞情緒影響了孩子。
當父母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時,很容易把原本屬于孩子的情緒,也丟掉了。
因為孩子會學習到,
父母也會學習,孩子就學到了。
父母學習,孩子就學會了。
優秀的父母,都懂得去學習、去改變、去進步。
如果,父母自己都沒有進步,那他們就要責怪孩子。
如果,父母優秀,孩子也會責怪自己。
“父母一門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卻沒有好好學習。”
所以,問題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身上。
正如李玫瑾教授說的那樣: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孩子出現的問題,往往是大人造就的。
只有家長真正的改變了,孩子才會慢慢的進步。
03
這樣的互動,才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才能真正的成長。
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到一個“黃金時間法則”。
有一句話叫做“黃金時間法則”,就是孩子十歲以后,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是最多的,所以父母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也要學會跟孩子溝通交流,只有讓孩子把自己的內心想法說出來,父母才能了解他們的內心所想。
所以,父母們能夠抽時間陪孩子閑聊一會,看他們有沒有快樂、有沒有意義、有沒有意義的互動,這些都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當然父母也要學著去做,真正的陪伴是引導孩子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在這個舒適區中提升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
其實,孩子沉迷于手機游戲,最大的原因,是父母沒有幫助他找到自身價值,沒有幫助孩子找到一個快樂的自己。孩子們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才會將自己禁錮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不愿再去感受生活的樂趣,因為在那個虛擬的世界里,他們是可以做自己、能做自己的,如果父母親整天只知道問孩子學習、分數,孩子怎么可能對生活感興趣呢?
三是讓孩子變得無聊、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