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青少年心理健康特點
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階段,青春期是最閃亮的日子。
世界衛生組織把青春期定義為:從11-19歲到30歲,是人身體和心理發育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后,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據統計,我國的兒童、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其中抑郁癥是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
孩子為什么會產生抑郁癥呢?
要想知道孩子產生抑郁癥的原因,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產生抑郁情緒的原因是什么。
為什么孩子會產生抑郁癥?
1、親子關系的疏遠
與家人關系冷漠,在內心產生不滿情緒。比如,父親覺得自己沒有孩子可以繼續上學,回家太晚,孩子覺得自己不重要,孩子覺得父母不懂自己,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
2、學校的新鮮感
孩子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師生關系的基礎。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弱,尤其是,當孩子脫離了校園,進入到新的環境,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可能會非常不一樣。
3、不適應環境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適應能力差。有些孩子在學校里適應能力強,但是回到家里,家里的人際關系就會發生變化,比如父母經常吵架,或者父母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讓孩子產生了焦慮,或者是無法適應這種變化,孩子就會出現厭學的問題。
孩子出現不想上學,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關系、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孩子在學校發生事故等。
無論哪個原因,孩子出現厭學,家長都要盡可能地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當孩子遇到問題,要讓孩子勇敢地說出來,如果遇到困難,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如果孩子有什么不順心的事情,也不要在第一時間去指責孩子。
同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孩子生病了,也不要氣餒,要積極面對。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2、你怎么不想學習,為什么不想上學
大部分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不是因為太辛苦,而是因為學習太苦太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是懶惰的,都是追求安逸逃避痛苦的。
但是當今社會,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只有知識可以改變人的生活,只有知識可以給人帶來快樂,只有體會到了生活的苦,才會珍惜當下的幸福。
所以,請家長們務必告訴孩子,如果不想學習,你就必須吃生活的苦,否則你也就只能吃生活的苦。
在開頭的故事里,父親得知自己的兒子不想學習,想要去工地工作,便帶孩子去了工地。
起初,兒子對父親說,自己學習很辛苦,也很迷茫,不想學習,可以干嘛,那你能不能干嘛。
父親帶著兒子去了工地,父親給兒子安排了活,就是把車下的土清理到旁邊,還沒做一會兒,就沒力氣了,他想停下來休息,但父親卻堅持著,一開始是往回走,到了黑夜開始清理,到了凌晨一點多,他又開始擔心起父親,此時他才發現父親在一旁看著他,于是他又接著走了。
到了晚上,父親來到客廳,看到了兒子,很高興地問道,“你在干什么呢?”
兒子回答:“我在幫人忙。”
父親說:“你去沙發坐吧,不用你去了。”
過了一會兒,父親帶著兒子到了沙發旁邊的床上坐下來,對他說:“你想去廁所,也不用你去了,因為去了廁所你就不舒服。”
兒子繼續玩著他的游戲,不愿意坐在一起,父親又說:“你看看你都玩了一個多小時了,你還不去睡覺,你就知道玩游戲!”
兒子看了看父親,沒有再說什么,只是從包里拿出了父親的手機,看了一眼說:“別的同學都有手機了,為什么我不能有?”
父親又說:“那你看同學都有,你為什么就不給我也買?”
兒子聽了父親的話,心里不好受,到了晚上就拼命的把手機往枕頭里使勁的拉,但是他越是拉就拉不出來。
父親看著兒子,更加生氣了,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于是就和兒子爭辯了幾句。
兒子聽完父親的話之后,不顧一切的沖父親喊道:“你根本就不配。”
就在這時,他看到了父親在旁邊看著著急的父親,他看到了父親的暴躁,他也害怕了,就沖了出去,但是他走到了河邊,發現根本沒有人。
他躺在河邊,一動不動,父親就開始大聲吼道:“你怎么回事兒,看看你干什么呢!”
他就像一只被訓斥的老鼠,而父親的聲音更大聲,而他則在旁邊,大聲斥責:“我怎么生出你這么不聽話的孩子,你怎么不去死!”
之后他就跳過一條命回家,從此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