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從小都不聽話,怎么教孩子都不聽?
孩子在2歲多的時候,我們就發現孩子越來越難帶,有時候好好的孩子,可能就坐在那里一動不動,有時候還拉著我們的手去玩。更有甚者,到了三歲,就開始變得任性,喜歡說不,不聽話,甚至做出更加叛逆的事情。
前段時間,揚州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在網上看到一封求助信,文字是“我的寶寶叛逆期”,字字珠璣、句句在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她說,孩子要長大了,這個時候會去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總是依葫蘆畫瓢,所以她特別焦慮,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到了3歲,從生活上的獨立能力,行動上的獨立能力,還有語言能力,都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過程。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與孩子的能力相比,更高一些。
那么,我們就要幫助孩子學會獨立。
從小要鍛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書包。
孩子上廁所,自己沖水、自己沖衣服、自己準備吃飯……………
孩子要獨自完成一件事情,不可能是一件小事,但是,孩子都需要獨立,也要鍛煉他的能力。
讓孩子懂得合作,學會與人合作。
孩子要學會收拾玩具,我們就要讓他參與到玩具的分類和分類中來。
“我這是要躬身入手,還是要手牽手呢?”
如果孩子做不到,我們就可以側身離開,讓孩子看著自己的手,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么后果。
注意事項:
1、不橫加指責、不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
2、聽孩子說完,再決定。
3、多聽孩子的想法,少用父母的身份“下命令”,但是應該要讓孩子參與進來。
“如果……那么,你覺得要怎樣才能讓孩子接受你的建議?”
經過家長的努力,孩子終于愿意主動說出來了,親子關系也好了很多。
這種做法其實更好,在孩子每次提出要求時,都認真對待,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出你的看法,并引導孩子去思考,這樣孩子也能從中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家長的鼓勵,會讓孩子在父母的信任中,更加堅定地對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能夠更加注重規則,也會更加樂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融洽,孩子的愿望會被看到、被滿足,甚至是正向的,會因此而發展成為有利于親子關系的良性溝通。
06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這其實很重要,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或者家庭教育理念不同等原因,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導致家長與孩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無法建立,自然也就不會想和家長進行溝通了。
家長們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1.
讓孩子做事情,由自己決定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的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培養一直是廣大家長們的心病。家長們會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對孩子的責任感培養,但并不是每個家長都會帶孩子去做這方面的義務,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在學校里交朋友會影響學習,就讓孩子自己決定。家長們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選擇讓孩子去交朋友,而且是孩子們自己決定交朋友的,因此家長們也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學會讓自己有更多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2.
告訴孩子:讓孩子自己決定
家長們在給孩子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有選擇的東西一定要選擇它自己喜歡的,無論是哪一種都不要選擇它喜歡的。比如說,孩子喜歡的玩具原來是很貴的,但是家長們可以選擇購買價格是99元的東西,那么孩子們就一定要明白,而如果家長們花費大量的金錢在孩子身上,那么就會有很多孩子的金錢觀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3.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長在幫助孩子之前,要讓孩子們知道,他們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