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月 洛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心身醫學科
提起抑郁癥,出現在我們腦海中最直接的畫面便是自殺。是的,抑郁癥患者最嚴重的后果便是自殺,但抑郁癥患者在病情較輕時通常不會出現自殺傾向,但若未在抑郁癥患者病情早期予以發現,患者的病情便會逐漸加重,并最終會導致患者出現輕生念頭,造成患者因自殺而死亡。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抑郁癥是現代社會發病率極高的精神科疾病,會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自殘、輕生傾向,威脅患者的生命。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發現,早起識別對于抑郁癥患者的自殺傾向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相關研究也指出,在抑郁癥患者病情早起予以識別與確診,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能夠降低抑郁癥患者的自殺率,對于抑郁癥患者的病情控制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什么是抑郁癥呢?抑郁癥患者在病情早期有怎樣的臨床表現呢?抑郁癥患者怎樣才能在病情早起予以識別并應用相應的自救方案呢?上述問題便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疑慮。為此,本文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如下解答,希望能夠為廣大抑郁癥患者的早起識別與自救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癥屬于抑郁障礙的一種典型癥狀,是精神科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也在不斷增加,這便導致了抑郁癥發生率的提升,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理健康狀態造成了威脅。在臨床上,抑郁癥患者會表現出情緒低落、缺乏精力和興趣減退等癥狀,部分病情較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殘、自殺行為,威脅患者生命。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抑郁癥的出現同外界環境、藥品刺激、悲觀人格、長期酗酒和自身遺傳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上述因素均會增加抑郁癥的發生率。在我國,抑郁癥發病率正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該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和復發率高的特點,終身患病率約為3.4%,且具有明顯的性別和年齡趨勢,患者起病年齡普遍在20-30歲,且女性發病率要明顯高于男性,男女患病比例在2:1左右。目前,醫學界將抑郁癥分為了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種類型,且根據特定人群的特殊臨床特征,該疾病又可細分為兒童抑郁癥、老年抑郁癥和產后抑郁癥三大類型,均會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
二、抑郁癥早起識別
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做好早起識別、明確診斷,對于治療效果和心理健康的保障均有著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抑郁癥患者普遍存在以下癥狀,若發現自身或身邊的朋友頻繁出現下面的特征表現,便需要加以重視。
(一)感覺十分勞累
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因受到巨大的生活壓力、心理壓力且自身會因抑郁癥的影響而精力下降,便會導致頻繁其頻發出現“我好累”的感覺。
(二)煩躁
因疾病、生活壓力和心理壓力的影響,抑郁癥患者的精神承受能力普遍較弱,在受到外界刺激時或遇到麻煩時常常進行“你好煩”或“好煩啊”等消極話語的表述,這通過是對生活失去信心或情緒下降的表現,故需加以重視。
(三)自責心理
自信心下降是抑郁癥患者的常見表現,抑郁癥患者日常生活中普遍自信心較弱,常常自我懷疑,這便導致抑郁癥患者在遭受麻煩或挫折時會認為問題出于自身,長此以往甚至會導致惡性循環的出現,加重抑郁癥患者的病情。
(四)食欲下降
抑郁癥的出現會影響人類的心理健康狀態,從而易導致負面情緒的出現,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患者通常會出現食欲下降等情況,并會逐漸失去進食的樂趣,這也是大部分抑郁癥患者普遍身材消瘦的原因。
(五)喪失生活興趣
抑郁癥會導致人類情感消沉,造成患者在生活中只能看到消極的一面,從而喪失生活信心,導致患者對于任何事都提不起情緒。且隨著該情況的不斷加重,抑郁癥患者還可能產生“我活著是不是拖累了別人”等危險念頭,認為死亡是擺脫一些煩惱的有效方法,從而造成其出現自殺傾向。
三、抑郁癥患者的自救方法有哪些
我們若發現自身存在上述抑郁癥特征,應及時展開積極的自救。首先,抑郁癥患者要進行良好心態的保持,可通過回憶幸福記憶,觀看讓人熱血沸騰的視頻,查看抑郁癥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嚴重損害相關資料等方式進行優質心態保持,通過上述手段幫助自身重燃對于生活的熱情,并逐步擺脫抑郁癥的影響。其次,抑郁癥患者要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同幾個知心朋友一起玩耍活動是保持良好心態的有效方法,同他人一起游戲、娛樂可有效幫助抑郁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有助于病情控制。最后,抑郁癥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失眠是常見的癥狀表現,失眠會對人體的精神狀態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僅會導致負面情緒的出現,還可能威脅身體健康。因此,抑郁癥患者要設法睡好覺,可通過運動鍛煉和戶外活動的方式宣泄精力,也可在咨詢醫生后通過藥物助眠的方式保持睡眠質量。當然,除抑郁癥患者自身的自救外,家屬也應予以患者足夠的鼓勵與支持,通過親情的力量溫暖患者的內心,以幫助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觀念,避免患者出現自殘或自殺念頭,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綜上其述,抑郁癥的出現會對人體身心健康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害,故做好抑郁癥的早起識別和自救干預對于病情控制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