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孩子分離焦慮特別嚴重癥狀明顯,輕易不會和親人分開,需要父母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孩子,他們更多的是想念父母,又渴望得到大人的關心和愛。
這是一個真實的個案。
一個2歲的孩子,在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會表現得特別嚴重。當幼兒園老師接他回家,問他是不是不舒服時,孩子可能會說,我肚子疼,去檢查沒有毛病,有毛病。可是,當父母發現孩子的癥狀不對時,孩子會有很多情緒上的反應,比如哭鬧、發脾氣、沉默不語、對父母失去信任等等。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焦慮表現:例如:幼兒園里哭鬧,拒絕上幼兒園,抗拒上學,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好,身體不適等。
厭學是兒童青少年比較常見的情緒問題,主要表現為不愿意學習,對學習有抵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不完成作業、抄作業或者應付作業等,輕度厭學,主要表現在思想上的抵觸。
2.行為上的抵觸:行為上的抵觸。
在思想上表現為好動,行為上比較沖動,經常打鬧,欺負同學,經常把其他同學的東西拿走,嚴重的會出現厭學的行為。
3.生理上的抵觸:為了表達對老師的不滿,不做作業、曠課、逃學,不上課,上課睡覺,睡覺,甚至吮吸手指。
4.行為上的抵觸:行為上的抵觸,不愿意上學、逃課、離家出走、網癮,嚴重的甚至休學在家,閉門不出,覺得在學校聽不到東西,出現自傷行為。
5.生理上的抵觸:在心理上表現為焦慮、抑郁、恐懼、軀體化癥狀,如頭昏腦脹、胸悶胸悶、惡心、尿頻、尿急、頭暈、惡心、尿急等。
6.行為上的抵觸: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拒絕上學,甚至裝病、逃學,離家出走等。
如何幫助孩子“回學校”?
一、孩子不想上學的具體原因是什么?
1. 不良情緒
每個孩子都有積極的情緒,但是有的孩子消極的情緒卻持續不斷刺激著他們,讓他們無法呼吸,很可能出現厭學、拒學等情況,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無法適應學校的生活。
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變化,當孩子不想上學時,要理解孩子,不要強加干涉他們,“你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滿意,父母就要及時表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感到自豪,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2. 改進家庭教育,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在焦慮的環境中成長,很可能會失去自信心,所以家長要注意改變自己的家庭環境,用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感染孩子,要懂得關愛孩子,有條件的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給孩子建立自信心,這樣孩子才會覺得生活和學習是快樂的。
3. 培養孩子的興趣
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學習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培養他的興趣,讓他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這樣他的學習興趣也會不斷提高。
4. 給孩子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家長要明確學習目標,不能要求孩子每次都要求他考多少分,而是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學習目標,幫助孩子定位自己的學習目標。如果孩子有了明確的目標后,就會主動學習,去努力學習,自己想要的就要辦法實現,以便更好的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