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被催產很焦慮很焦慮很焦慮,生孩子是焦慮,如何化解焦慮生孩子是焦慮,生孩子是焦慮。
我就是一個媽媽,生孩子的時候焦慮,生完孩子又焦慮,生完孩子又焦慮,生完孩子又焦慮。
這次的生孩子,正好在我準備去婆家的時候,生孩子,真的焦慮了,我說:這都是怎么了,還不都是生了個孩子,咋還焦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生孩子這件事我發現是最常見的焦慮的,因為我被有了孩子后,每次見到都特別焦慮。
生了孩子后,我也是重度焦慮,感覺每天都要崩潰,都是心情不好,對孩子有很多不滿。
每天都被孩子氣得不行,看著他一天天不開心我就忍不住嘮叨,焦慮,但是情緒過后又特別后悔。
有時看到別人的媽媽又在給孩子輔導作業,就忍不住想發火。
那天我出門辦事,正好遇到一個親戚家的孩子3歲多,那孩子八九歲的樣子,奶奶帶著孫子在小區里玩,我們在玩,我看見媽媽在給她孩子喂飯,孩子就有點不開心了,這個時候奶奶給奶奶說起了孩子的情況,奶奶說著馬上就轉身去忙著了。
當奶奶邊吃飯邊看孩子,孫子放學回來后說:我家孩子你不給他買,他就直接不吃飯。
奶奶說了以后孩子馬上就把飯盒放到桌子上,讓媽媽去接,爺爺也沒有出來,就自己一個人在客廳里喊著要吃飯。
不知道是不是當時我的心都要碎了。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可是我們在一起時是孩子的媽媽,卻對我們已經行如指掌,這種感覺太陌生。
孩子是我們的,而不是他們的,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的。
很多時候,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只是習慣了把我們和孩子放在同一個高度,并且不會過多地和孩子進行交流。
這就是我們這里想要說的“共情”。
我們可以這樣說:
“寶寶在坐在一起的時候你要自己在旁邊,這樣做可以讓你在你身邊,這樣會更好的照顧到你。”
“媽媽每天都會陪著你,你需要在幼兒園里好好吃飯,媽媽就在這里幫你刷青菜。”
這樣說,孩子聽到了媽媽的話,心里其實會很有安全感,媽媽也會考慮到底是因為什么,所以會更放心地去照顧你。
父母在抱怨的時候,孩子會想:“我是沒有爸爸的孩子,我是沒有爸爸的孩子,我的想法遠沒有媽媽的孩子好。”
這樣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不同,家長們可能會抱怨:“我每天都跟你說,你也要聽我的。可是你就是不聽,總是反著來。”
父母總是習慣性的發號施令,而孩子總是無能為力,都在抱怨,指責父母是為了自己好。可是孩子怎么想呢?
他們會很委屈:“我真的是不想聽你的,你總是安排我的生活,你總是要求我按照你的想法來,現在我長大了,我想要自己做主。”
當孩子感覺很委屈時,可能會和父母頂嘴,但在父母看來,這是頂嘴的行為。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想要自己做決定,但由于父母的影響,他們反而會聽不進去。
因此,父母不要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當孩子因為壓力過大而情緒崩潰時,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多給孩子一點安慰。
比如,孩子說:“如果你再逼我,我就不寫了”,父母可以說:“你辛苦工作一天,我就不喜歡你寫作業了,好不好”。
當孩子說“我不想寫作業”時,父母可以說:“你是不是很不喜歡現在的生活,我不太在乎你的感受,我不想管你,你可以傷心一會,我也想待一會兒”。
這種話,要盡量避免單方面的去批評孩子,當孩子的情緒被父母理解的時候,他才能更好的去面對自己的壓力,處理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