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床焦慮癥患者的比例大大提高。
目前普遍存在的兒童尿床現象,大致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家長不認為孩子尿床有病,認為尿床就是不愛自己、是一個懦弱、自卑的人,有些家長則覺得孩子尿床是個性的表現,這種輕度和中度,孩子還沒發展出來和成人是一樣的狀況。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二類是家長認為孩子尿床是沒問題,需要矯治,這樣的判斷其實沒有任何依據,孩子尿床很大程度上是孩子還沒開始覺醒、還沒有“長大”,甚至開始“叛逆”了,家長只要做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不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很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如果孩子出現了尿床現象,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和孩子一起討論,如果孩子已經因為尿床而導致被確診為焦慮癥,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尋求一些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讓孩子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在早期識別孩子尿床現象時,一定要及時、正規的心理咨詢師或心理醫生會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幫助孩子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如果孩子確實出現了尿床的現象,一定要及時的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檢查和治療,千萬不要耽誤了孩子的治療。
4、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心理有所期待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是非常喜歡與父母朝夕相處的,然而,由于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了過高期望,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會感到很緊張,這種壓力會一直伴隨他們成長。當孩子需要一個獨立的空間時,就會非常的焦慮,害怕自己離開父母之后,自己無法照顧自己,總是擔心自己會被父母拋棄。
所以當孩子發現自己焦慮,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給予了很大的壓力,比如:
“你這個問題,真糟。”
“你這個問題,要改正嗎?”
“你的這個問題,有沒有辦法能夠讓媽媽不會這么焦慮。”
孩子的焦慮,是他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讓父母感到焦慮的重要來源,而讓父母感到失望,是孩子們開始進入青春期的標志。
因此,了解焦慮的原因,就能夠理解孩子焦慮的原因。
2. 父母過于追求完美
在《小歡喜》中,英子就是一個要強的女孩,然而英子媽媽對她的期望太高,給她制定的目標太高了,只有考第一名,才能上名牌大學,所以英子很少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導致英子抑郁癥,差點跳海自殺。
過度追求完美的媽媽對孩子的要求總是高,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媽媽總是有自己的高標準嚴苛的要求,
在她的內心深處,媽媽覺得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夠被人認可,才是完美的。因此,為了不讓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媽媽,媽媽容不得孩子有一點瑕疵,容不得孩子犯錯誤。
當孩子達不到媽媽的要求時,就會不停地將自己的失敗和失敗掛鉤,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完美地等同于孩子,這種扭曲了自我的媽媽對孩子也是一種巨大的傷害,而這種傷害就會伴隨著孩子長大,并且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扎根。
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了,而這個時期的孩子就會在服從的同時也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要擁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家有兒女》里的劉星從小就是一個很叛逆的孩子,而且自我要求很高,因為父母對他期望太高,常常把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作比較,孩子做得稍微有點不理想的地方,父母就會指責,這種溝通模式是非常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的。
所以,當孩子在青春期內,有些行為不符合父母價值觀,父母就要及時進行糾正,并且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指導,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就會慢慢地調整自己的行為,不會出現壓抑的情緒,會慢慢的能夠管理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