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開導孩子上學的焦慮?這個焦慮焦慮、恐懼、憤怒等心理都是這個時代教育焦慮的正常體現。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在這個時代當中也非常焦慮,家長對自己、對孩子要不擔心是很正常的。但是孩子因為年紀小,經常被老師批評,所以讓自己很沒面子。
什么原因導致孩子產生這些負面情緒?
1、父母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許多父母都是忙于工作,只是在下班后都把孩子交給老人來照顧,而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但是老人因為忙于生計,又或者老人認為孩子年紀小,對孩子的需求比較高,就會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舉動,以為孩子小不懂事,等到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殊不知,有的孩子雖然懂事,但是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經常被父母吼,自己的感受沒有被接納。被吼以后,有的孩子會把“我不開心”,“我很難過”,“我很生氣”,“我很失望”,這樣的表達方式,都是在一步步的毀掉孩子的理智,毀掉他們的心靈。
一、父母的情緒問題,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1、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是來自于父母,所以當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孩子們一定會第一時間的想到父母。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孩子,就會在家中會認為,如果他的爸爸媽媽媽不管他,他不和他玩。那么他就會覺得自己不被愛,不被重視,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2、可能會使孩子變得不自信。
孩子有時候總會犯錯誤,這是由于孩子的自尊心變得很強。有的父母可能會給孩子穿上一件衣服,或者是買一件他想要的玩具。如果孩子在超市里面挑選了一件他并不感興趣的衣服,父母覺得孩子應該選擇它,然后就會告訴孩子這件衣服的顏色,到底是什么顏色。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就會不斷的在自己的內心進行自我否定,如果父母總是一味的否定孩子的這件衣服,那么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衣服很自卑,在自我否定的同時,孩子也會產生一種自卑的心理。
3、可能會導致孩子叛逆。
我們小時候父母不理解我們,總是覺得孩子不聽話,其實只是我們自己內心對于自己的認同感越來越少了,如果孩子沒有聽話的表現,其實孩子內心的想法父母一定是沒有辦法理解的,但是我們父母一定要知道,當我們打罵孩子的時候,我們也是有情緒的,這種時候我們也是有脾氣的,所以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讓我們的情緒帶走我們的理智,而是要讓理智告訴我們,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我們以后該怎么辦。
如果父母不知道怎么做,那么就可以看看以下方法,一定會有意外收獲的。
一、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
我家兒子小時候也是這樣,他看到家里人吵架,就會大聲地說:“吵架,吵得太煩了,不想吵了!”
但是當我回應說:“兒子,你怎么會這樣想呢?你想想看,一個大人總是這樣想,讓人怎么辦呢?”
他可能會覺得自己也不想理他,反正我說了他也聽不進去,所以我就直接用這樣的語氣跟他說:“吵架是兩個人的事,我理解。”
兒子說:“你是不是有點兒小題大做,我覺得你可能要先想個辦法子,先看看你自己有沒有辦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有辦法解決,那你可以試著去求助。”
這個時候他就會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自然而然的會跟你商量,他會想辦法的。
我和他爸爸商量,他爸爸就在一邊,聽到我們商量后,就讓他自己去解決,他覺得很輕松的,回來之后,他也會慢慢地有改變。
他爸爸在外工作,他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每天晚上回家,晚上都要給我端茶倒水,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了很久。
在我們家,有一個特別棒的習慣,就是每周會在孩子面前說三件事。
1、 是家人一起讀書,還是陪孩子一起玩,養成閱讀習慣
我是閱讀的伙伴,我讀過很多育兒書籍,也曾經幫助我的孩子養成愛讀書的習慣,而且閱讀還成為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