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多孩子不聽話脾氣大怎么辦?
“好好吃飯就能吃東西”、“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不要亂扔東西!”、“你的書亂放,都亂放了”,家長這樣說的結果是孩子壓根不聽,不聽了就只想著發脾氣。孩子的教育往往是一場雙向的過程,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的原因也就出在了“打”和“講道理”之間。
而面對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長們卻并不知道應該怎么做,對于孩子“講道理”是脫口而出。有些家長可能并不清楚孩子到底為什么會這樣,簡單粗暴地給孩子貼上“調皮”“不聽話”“叛逆”等等的標簽,更多的家長會下意識地將其貼上“叛逆”之類的標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那么,究竟會給孩子們帶來哪些影響呢?在我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就和家長朋友們提出了幾點建議,可供大家參考。
1、孩子不聽話,家長為何難受?
當家長將孩子的不聽話當成了孩子不聽話,那么這種情況會一直延續到成年以后,到他們在遇到不聽話的時候,也會因為不聽話而較為嚴重的情緒爆發,進而會將這種不聽話當成是一種對家長權威的挑戰。
2、孩子不聽話,家長為何難受?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很難理解,但是當家長說出這種話的時候,其實是需要得到認同感的,因為這種來自家長的“命令式教育”會給孩子一種感覺:家長的威嚴,也就是讓孩子聽話的意思。這種“壓迫感”,就會轉化為一種思想上的抵觸。
當家長說出這種話,那么勢必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在家長的眼中,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這種“壓迫感”的概念,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3、家長自身的言行不一,起不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在家長的眼里,孩子是需要監督的,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眼里都是沒有痕跡的,這種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在長期的影響下,孩子也就不會再有什么叛逆的表現了。而這些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家長的引導和監督的,家長也不能光說孩子,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做到,這種“雙重標準”使得孩子很難做到。
4、家長的教育方法不當
雖然家長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本身的教育方法也應該是需要一些標準的,這也是為什么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原因。
5、孩子愛頂嘴,還有可能是因為家長缺乏對孩子的尊重
如果家長缺乏對孩子的尊重,經常居高臨下的對孩子進行長篇大論的教導,就會讓孩子產生厭煩的心理,甚至會因此與父母產生隔閡,這樣的親子關系顯然不會有太大的改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那么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想與家長溝通交流。
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與家長建立起和諧的關系,促進親子關系的融洽?
1、給予孩子尊重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持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并且不容置疑的認為孩子沒有能力,所以家長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予孩子尊重,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也要明確的表明自己的觀點,告訴孩子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的,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對待孩子,這樣才能夠更加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懷,從而做出正確的行為。
2、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
有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教導,只停留在口頭上,并不能有效的讓孩子理解,但是家長要做到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去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孩子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并且有能力去堅持自己的想法。比如說當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說,他們之間應該友好相處,而不是自己被欺負了,如果孩子不愿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家長就要多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如果孩子說的話讓你不開心,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但是絕對不能說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如果孩子說的話家長也覺得言之有理的話,那么一定是孩子真心的傾訴,而不是勉強的傾聽,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