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級考試前很焦慮,家長非常著急,老師反映這孩子“有一點小問題,都不知道怎么辦了”,馬上要升六年級了,這個緊張、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在遇到孩子這個問題時,如果孩子很焦慮的話,可以嘗試從這幾點方面來幫助孩子,做到不焦慮,不焦慮。
第一,認清自我。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什么是自我呢?
自我是對自己的認識,包括: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有什么樣的性格,我有什么樣的個性,我有什么樣的性格習慣,我有什么樣的性格,我有什么樣的性格缺點,我有什么樣的性格優勢,我的性格是什么樣的,我長得好看嗎,我的性格是什么樣的,我長得丑嗎,我長得丑嗎?
而不是說:你這個胖了,沒長吧,我嫌棄你這個樣子,你這個樣子。我說你要減肥,你說我不帥了,你這個樣子,我覺得你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要知道,孩子小的時候,你是他的強者,但是孩子隨著他長大,你是他弱者,你是他的老師,他就跟你是同伴,他要融入社會,融入社會。如果你總是這樣跟孩子講,你什么東西不能吃,什么東西不能吃,你說了算,你這樣不行,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這樣不禮貌。他聽了自然會更加反感。
如果說你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孩子為什么會厭學?有幾點原因:
1.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沒有關注,沒有陪伴孩子去發現,他們需要通過一些行為去彌補。比如孩子小時候,在他無聊的時候需要你的陪伴。
可是你每天都忙于工作,沒有陪伴,孩子的需求就會被忽略。慢慢的,他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無聊,他也就不想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
2.現在孩子的生活基本上都是要什么都有,你要他吃飯,你要他睡覺,他要喝飲料,你也會滿足他。這樣孩子就會對那個規則越來越不感興趣。
3.孩子的生活中沒有太多的選擇權,那么他就只能跟你對著干,他發現只要不聽話,你就要像你一樣。這就會影響他的獨立意識,會讓他變成隨波逐流的人。
4. 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漸變差。
孩子開始變得越來越封閉自己,喜歡把自己關在家里,不愿意跟別人交流。尤其是跟同伴們在一起的時候,孩子的這種狀態是很不好的。他不喜歡與人交流,也很難跟同學們正常相處,這對他的學習是很不利的。
家長要怎么做呢?
1. 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當孩子遇到情緒上來的時候,一定要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再進行溝通,
家長不能先入為主,站在一個家長的制高點去批評孩子,而是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感受,引導他理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冷靜下來,
接著問孩子發生了什么事,問他有什么解決辦法。
2. 教孩子如何處理情緒
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能說:“你再鬧脾氣,我就不要你了!”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沒有主見。
3. 多與孩子溝通
在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家長不應該用命令的方式,而是應該多跟孩子溝通,講明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告訴他什么原因會導致孩子情緒激動。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也應該更多地去理解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更愿意接受家長的建議。
而不是一味的否定,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抗拒。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應該多去理解孩子,不要采用命令式的語氣和孩子溝通,而是應該多去鼓勵和表揚孩子。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打罵孩子,而是應該以鼓勵為主
,讓孩子的脾氣真正地發泄出來,這樣才能夠達到溝通的目的。
之后應該用適當的方式,讓孩子去發泄情緒,畢竟情緒是一種排解,同時也是一種排解,讓孩子擁有更多面對問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