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焦慮癥能辦理休學嗎?
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怎么辦?
小Q近日和我們聊到她的孩子,在學校表現非常不好,而且多次出現極端行為,而且不斷產生自殺想法,她很擔心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脅。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小Q是一個性格比較溫順、體貼人的孩子,但是一遇到重大考試就非常焦慮,每天在學校都會莫名其妙地發抖,心慌,坐立不安,甚至很多動作也控制不住。
小Q的情況并不是個例,有的孩子心理素質非常差,他們考試失利,不知道怎么辦,父母也沒有好辦法安慰,導致嚴重的考試焦慮。
小Q現在已經升入高一,因為注意力差,在考試的時候總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成績下降了很多,成績也下降了不少。
更讓小Q感到焦慮的是,她對于自己的情緒一直處于低谷,不敢輕易將事情告訴父母。
在小Q的自述中,記者還發現她出現過抑郁癥的癥狀,只是沒有當回事兒。
抑郁癥并不是簡單的心情不好,而是沒有達到抑郁癥的程度,或者只是單純的情緒低落,沒有影響學習和生活。
但有時候,她也會感到很無助,覺得自己有很多地方做不到,生活中找不到令自己開心的事情。
還好小Q有個非常好的朋友,很受大家的歡迎,經常一起玩,也經常和大家一起出去玩。
一起出去玩的時候,小Q總是聊到很開心的事情,但也會說自己感覺很累,有時候也會向朋友吐槽,“放假了,我想和同學玩,同學之間聊的都是什么呢?”
“說實話,我感覺很難過,因為每天的生活就是學習,很少有開心的事兒,感覺壓力很大。”
“你知道嗎?我以前上初一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可是最近直線下降,聽著聽著就聽不下去了,晚上都睡不著。”
“當時我也是很崩潰,就想,要是一直這樣下去可不行啊。”
“而且現在初中的問題也很復雜,也要努力學習,可是感覺沒有時間,我又不知道應該怎么辦。”
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孩子到了初中,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孩子經常出現各種問題,沒辦法,家長只能靠關系買。
這類家長常見的一個問題是,雖然孩子已經上了初中,但是整天就是手機、電腦不離手,干什么都要和家長對著干,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擔心。
孩子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初三,如果和家長的關系不好,孩子厭學,做什么都不愿意,都要和家長對著干。
所以,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軟硬不吃,不管怎么說,孩子就是不想學習。
這是因為,隨著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思維能力也越來越活躍,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事事依賴父母。
他們想擁有自己的做主的權利,不想什么事都聽父母的安排。
如果父母什么事都幫他安排好了,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會認為他是需要對自己的生活做主。
然而,由于父母的過度管制,孩子的生活瑣事都是父母幫他安排好的,他們失去了自我做主的能力,就變得處處依賴父母。
生活的主動權,父母不能強求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干涉,會讓孩子喪失一份自主權,同時,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毫無意義,甚至是自己無用。
當父母被父母干涉得太滿的時候,反而會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每一個獨立的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當他無法獨立生存,無法適應社會時,這種痛苦就會表現出來。
就像上面提到的小月一樣,她根本無法判斷媽媽是不是不再愛自己了,所以,她無法做出選擇,必須要向媽媽求助。
人的本能,都希望能夠得到關注,而這個得到的正是孩子的本能。
他們想要做自己,也想要跟媽媽一樣,有自己的“空間”,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也有自己的獨立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