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孩子焦慮的好辦法
焦慮的對策
從字面上理解,焦慮就是一種心理狀態,它的本質是一種感覺現象,其本質就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是一種沒有感覺的感覺,不是真正的感覺。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是因為,人們因為對某些問題的癥結的認識不夠,導致對于焦慮的解決方法不夠深入,或者一聽到某些聲音就很容易引起焦慮的反應。
如果你發現孩子有下面幾種表現,可能你就需要警惕了,不要用輕視的態度去對待他們,也不要著急去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
1、喜歡關起門來,不愿意與他人交流
對于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會習慣性地說“我要吃個飯”、“我要看電視”、“我要喝水”等,但是這些句子往往并不清楚什么意思。
有些孩子可能會跟你講“今天某某同學有件事,某某同學有什么東西”,這時候你也應該跟他講講“某某同學很喜歡你,你知道嗎?”
2、喜歡看漫畫書,經常性地想看幾頁,一看就是幾頁,不肯動腦筋,可以換一下“在看”的時間
3、聽講比較容易,但是經常性的做題,而且做的時候不是特別流暢,看上去還是比較吃力的,有些許的孩子甚至是上課偶爾還會發呆。
以上種種,就是孩子“磨蹭”的原因。
那如何才能讓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呢?
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說:“我相信你是個能干的孩子,你坐下來我們一塊好好談談,看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改正磨蹭的毛病。”
家長如果能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媽媽看到你坐在桌子上一直盯著窗外,很擔心會不會掉,如果掉下來了怎么辦?”
孩子就會很樂意去做下去,可能就會更加積極主動。
當孩子不愿意去做了,父母就可以用“可是”的字眼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不要爬上去,會摔倒的。”“爸爸要把你抱起來。”
當然,除了上面的這些具體指令之外,還有一些簡單的外在規則,也可以用游戲的方式來表達出來。
比如:“給寶寶穿上鞋子,我們就可以玩打電話了。”“不要拿著東西吃,不然你的小手會被食物弄臟哦。”“玩具拿著玩一會兒,就不能吃了。”
這樣的對話,既能讓孩子明白,媽媽也會明白為什么不能把玩具拿過來。
這個方法對大多數孩子都有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提到的“不”,并不是要禁止孩子玩手機,而是告訴他玩手機的危害,同時也給他示范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規則。
2.把控孩子玩手機的內容
讓孩子完全遠離手機,并不意味著孩子就能一直玩手機,爸媽要做的是把控孩子玩手機的內容。
很多孩子喜歡看動畫片,特別是比較暴力血腥血腥血腥暴力的內容。家長不想讓孩子玩手機,首先要控制孩子看手機的內容。
3. 制定規則
不管孩子多大,都需要家長有原則和底線,爸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規則。同時也要考慮到,規則在一定范圍內不可能被隨意更改。
4. 做好約定
約定一旦制定了規則,家長就要嚴格執行,否則一旦約定就失去了雙方的約定。
如果孩子不遵守約定,那么事后會后悔,那么下一次孩子肯定不會遵守約定,因為下一次孩子更加不會自覺遵守約定。
5. 建立規則制度
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建立規則,同時也要制定一些家庭的規則,比如規定時間看手機的次數、家庭成員之間的每周只能看多少分鐘等。
規則一旦制定出來以后,就必須要全家人共同遵守,家長帶頭遵守,孩子才會有約束力。
規則執行不僅僅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家長的事情。家長一定要遵守規則,不要讓孩子等到家長答應他孩子,才扔掉手機,一家人一起遵守規則。
六、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孩子沉迷于手機是因為無聊,沒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