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團建廣西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姜振東介紹,據了解,心理咨詢中心針對十六七歲的青少年有心理問題,提出兩個提高注意力、搞好心態、消除網癮、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讓青少年擁有一種美好的生活態度。
“‘心流’心理咨詢創始人徐凱文博士表示,心理學家用心理學理論去觀察我們的心理狀態,和人的自我狀態類似,用心理學研究理論來檢驗心理狀態,有一些心理疾病的人也是按照心流的運作規律來識別自己的行為的。”
最早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Blakemore教授,在翻譯了《分子精神病學》一書,書中提到“心流”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想要”所需的精神狀態,把它稱為“心流”,這是一種持續的心理、行為上的高度專注體驗,它讓人不再感到孤獨,不再感覺自己的掌控感主宰感,不再感覺茫然無措,不再認為自己能力不行,畏手畏腳,陷入無助,陷入痛苦的境地。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就是所謂的“心流體驗”,它能產生學習的感覺,通過一個小時的專注、反復的練習,使大腦逐漸恢復到積極的狀態,從而實現了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可是,很多孩子卻似乎很困,怎么都睡不著,還有的孩子呈現出一副很疲憊的樣子。
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心流狀態”呢?
1、家長要給予孩子充足的愛和陪伴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加油站,沒有哪個孩子會希望自己一蹴而就,在他們需要時,父母需要付出耐心,為孩子提供適時的幫助,讓孩子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2、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對于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從心底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才會將學習看做是自己的事情。
當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這種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后,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
關系,才是教育的根本。
親子關系和家庭教育,并不是家長和孩子能夠密切合作的,很多時候,其實是父母自己的問題,親子關系不好,把親子關系搞得很僵,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核心內容。
親子關系,應該是父母和孩子心與心的連接,父母要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看問題,而不是站在兩個人的對立面。
親子關系是孩子和父母的心靈之間的橋梁,通過親子溝通,我們才會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
孩子最不想聽父母說的話,正是父母的“不要管太多”。
想讓孩子聽父母的話,父母最應該做到的是“兩不管”
(1. 給孩子充分的獨立空間
如果父母把“不要管太多”,改成“10分鐘、20分鐘、20分鐘”,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但具體情況是什么,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適時適度調整。
很多孩子的作業,父母都想盡了辦法,幫他們輔導,甚至親自檢查。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孩子的學習還是一如既往。
這就意味著,如果父母的輔導過于頻繁,孩子不會做的題,家長也不一定會輔導。
因此,當孩子一放學,回到家,家長最好就督促孩子進行作業,作業的目的就是要把知識傳授給父母。
對孩子的過度輔導,讓孩子產生的壓力
二、過多的輔導作業,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
有時候,孩子的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并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存在于孩子的生活中,并且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在一步步摸索著如何完成的。
現在的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有著完美的童年,擁有著優異的成績,擁有著令人羨慕的成績,這樣的孩子在一開始,也是比較驕傲和興奮的,因為這是他們人生中很大的一個轉折點,但是一旦孩子的生活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就會開始操心,為了讓孩子能考上大學,這位家長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輔導班,而且還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輔導班,孩子為了能夠考上大學,每天都是在上課,從早到晚,可謂是勞民傷財,想要贏在起跑線上,那么孩子就必須先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這樣才會提高成績。
所以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學習時間越長越好,而且學習成績提高的速度越來越快,但是家長們都忽略了一點,就是孩子的時間越寶貴,最后的成績反而是越來越差,所以父母們才會非常希望孩子能夠在學習上的成績,但是卻沒有注意到孩子的情緒問題。
其實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學習效率低
,同時也很可能是因為孩子的學習興趣缺失,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所以才會導致孩子成績越來越差。
如果孩子的學習興趣被扼殺在補課班中,還是要想辦法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
,那么對于孩子的成績自然就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那么對于孩子來說,可能就是一生的遺憾,所以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