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生完孩子后很焦慮害怕?
生完孩子之后,我真的是一點懼怕都沒有,因為自己又經常會心情不好,因為剛生完孩子之后,自己的心情都會很低落,所以非常的崩潰。
這個狀態一直到現在,我都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我一個人面對孩子的時候也會特別的焦慮,因為孩子總是不聽話,也不好好寫作業,她爸爸脾氣也非常暴躁,每天吼孩子,嚇得我都不敢說話,我在家里都不敢說話,怕一不小心就會發脾氣。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在這里也很想說,我家孩子也是,只不過在我這里發的時候,我說的話他不聽,反而有些許他聽不進去,因為他有時候不遵守我們的規則,他根本就不聽,而且他非常的想我所說的話是正確的,所以當我說出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他其實是聽不到的。
我把這個問題,歸結到父母身上,他們覺得自己很失敗,很多時候父母在說出自己的觀點時,他們會焦慮,所以會不相信,并且會因為自己的無力解決問題,而更加指責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但是,這樣做只會讓他們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他們很容易對父母失望,所以孩子們不愿意與父母說話。
所以,不要怪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說話,可能是你跟他說話時,他還沒說,或者是你跟他說的時候他根本就沒說,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跟孩子好好說話,就不要怪孩子。
最后,我也想說,父母和孩子之間一定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發現,很多時候,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父母不會好好說話,說話的語氣和措辭影響到了孩子。
但是,從家庭的角度來看,父母不好好說話,還把自己家當成了“情緒垃圾桶”,根本沒有給孩子做好情緒管理的榜樣。孩子自然也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不會有良好的情緒管理。
那么,怎么才能讓自己的負面情緒控制住口,讓自己變得更好呢?那就讓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進行情緒管理的。
只有在這種氛圍里,孩子才能逐漸培養自己的一套情緒管理的方式,逐漸地學會控制情緒,學會理解和愛自己。
為什么孩子會有負面情緒?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把情緒劃分為三種基本類型:情緒的認知、情緒自我接受和行為控制。
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情緒認知。
情緒的認知:
1.認知的認知來自于我們所擁有的認知。比如,每個人對于自己的評價都是根據我們的認知行事。
2.對于自我評價的認知。比如,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是樂觀積極的,父母評價是消極的。
3.人際關系的認知,比如,兄弟姐妹互相幫助,父母評價是善良的,我感覺自己就是壞人。
4.對于自我的認知,比如,我是一個愛哭的孩子。
5.對于過去、現在、未來的認知。比如,我現在是一個愛哭的人。
6.情緒(生氣)的認知:
隨著人們將情緒的認知升級,情緒可以得到自我調節。
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控制能力相對較低,他就很難進行理性、積極的溝通。
7.否定自己的情緒。比如,當孩子面對嚴厲的爸爸時,他會感到害怕、生氣,甚至還有一些恐懼。
比如,當孩子做錯事,被指責、批評時,孩子會認為是自己的過錯,因為在爸爸眼里我就是個罪犯。
7.父母的教育缺失。
父母只關注孩子學習成績,忽略了孩子品格和興趣的培養。孩子因為父母對成績的忽視,也會感到難過、沮喪、無助,從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8.學校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主要包括教師教育和其他知識的傳授,而家庭教育則是教育的實施,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它通過師生關系和家庭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品德和個性,這種習慣會影響整個教育過程,并進而影響學習成績的優劣。
9.教育孩子注意青春期的變化。
如果父母教育方式不當,比如,孩子的自我意識比較強,不能堅持自我控制自己,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自我控制能力的認知,對孩子進行正常的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