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自我意識覺醒認知的過程,也是自我認知與傳統教育相沖突的重要時期!
青春期始于小孩子不再天真爛漫,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結束于終于成長,自我意識與外界達成平衡。之所以有青春期叛逆是因為,發現自我意識與外界道德準則有出入,矛盾產生爆發的現象。
常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
1、青少年抑郁征
如果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體驗到心情不愉快、高興不起來、煩悶;學習失去了動力、人變“懶”了甚至厭學;對成績下降變得無所謂或對什么都無所謂;對平時感興趣的事情變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腦子變鈍了、注意力難集中、記憶減退;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著沒意義、產生輕生的念頭。
家長應該密切關注青少年,給予鼓勵,不要過于打罵等過激行為。必要時應及早求教于??漆t生,以防不良后果的發生和疾病的進一步的發展。
2、對性的懵懂
青少年開始,人體第二特征開始生長發育。性煩惱的產生是由于性意識覺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與社會行為規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來是青少年對自身性發育、性成熟的生理變化產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常表現為見到異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臉紅、怕跟人目光對視或怕被別人目光注視,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對方的敏感部位。由于社會倫理道德的約束和對性教育的神秘化,常會導致青少年的心理沖突。
改變對性的態度應是人生心理修養的一個重要內容。家長應該重視該問題,父母自身應該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以身作則。不要難以啟齒。學校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組織各種有益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高尚情操、早期給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對中學生的性心理健康發展非常重要。
3、壓力過大
對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務就是讀書。中學生相比較小學而講,課程內容增多、學習難度加大、家長考慮孩子未來發展,無形中給孩子很多學習壓力。因為學習壓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屢見不鮮。一旦心理承受不住,有時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抗情緒,形成家庭暴力,有極個別甚至消極自殺。容易破罐子破摔,放任自我。
現在全社會都在呼吁給中小學生減壓,希望情況會有所好轉。
4、渴望自由
青春期由于認知范圍加大,青少年更容易沖動、更易于去冒險了解一些新鮮事物。他們渴望自由,希望能夠擺脫依賴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關系;
家長、教師或心理工作者應幫助青少年改變一些不恰當的認知和態度,給予正確的引導方向,切勿過多的干預孩子行為,跌倒了再爬起來才能成長。
5、攀比心理、模仿強
青少年期雖然心身發展較快,但此時他們思想尚未成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時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強。使他們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易養成不良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現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電子游戲、電腦游戲或上網而不能自拔,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損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竊等違法犯罪之路。
以上就是關于青少年健康常見心理方面需要注意地方。可能羅列不全,更多問題可以留言和我一起探討。關注青少年健康生活,就是關注祖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