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生完孩子性格焦慮暴躁易怒,也就是孩子媽媽來我家訴苦。對著家里人如此,我估計脾氣再好也不可能對孩子那么好,所以我想到了阿姨在一個老年小區上班。
我兒子兒媳也是性格暴躁易怒,孩子生了他兒子都不知道是怎樣。我看到那個視頻覺得好笑,好痛苦。
阿姨介紹說,最近孩子2歲多,也開始出現眨眼等“黏液”癥狀。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寶寶現在上了幼兒園,白天一直因為看東西不清楚,會跟著小朋友說話,但是很少和其他小朋友說笑。
前幾天她微信跟我說,說她剛把孩子推給她了,孩子又開始眨眼了,看手機畫面還是很夸張。
當時她還以為孩子在幼兒園看動畫片很開心呢,就沒當回事。
后來,她才發現,原來孩子隨地大小便就是不好的表現,還有一種情況,有些孩子會蹲在地上,用小手拍一些很濕的東西,有些孩子會在地上打滾。
當她給這些照片“發朋友圈”的時候,很多家長還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看,會認為是孩子在耍賴皮,才不愿意看,最后錯過了解的最佳時機。
其實孩子有時候對一件事只是感興趣,比如說有個玩具的玩具可以吸引她,然后在她哭的時候告訴她該拿回家。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在抱著她的時候,就像和她同樣抱著她的朋友一樣,都可以溫柔而堅定的看著她。
那對于年齡大的孩子,就要注意,要讓他能夠理解家長的這種情緒,因為年紀小的孩子就只有在感受父母情緒的時候,才可以聽得懂一些道理。
另外,要知道,即使是大人在生氣的時候,也是不可以在感覺到父母生氣的時候,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有時候情緒是自己的,有時候卻不得不說出來。
所以,孩子對于情緒的反應是無意識的,他根本意識不到。
我們如果能夠知道她很生氣是什么感受,在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理解她,才能站在她的角度來幫助她。
而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我們要教她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正確的調節自己的情緒,當她的心情不好時,她也會發脾氣。
這里的控制情緒,不是大喊大叫,而是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學會冷靜、理性地處理問題。
當孩子的情緒平靜時,他才能冷靜思考。
當孩子的情緒平穩了,我們再繼續引導孩子處理問題,才會更有效。
舉例:
女兒的脾氣從小到大都很火爆,而且一直都很霸道不講理。
有一次,我又在她的作業本上看到了她的英語試卷,看著上面的英語考試試題,我心中不禁火冒三丈:“你怎么回事!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上課到底聽課沒有!”
女兒覺得我說的話不尊重她,沖我大喊大叫:“我在寫作業,你還在看手機?!?/p>
我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沒說,收拾書包走人。
想到這次帶著的不是孩子學習,而是我自己,我很累。
那么多人陪著孩子寫作業,想必家長會崩潰,忍不住要發飆。
其實,每個孩子的學習過程中都充滿了不一樣的動力,這種動力,是推動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也許有人會說,我為什么要逼著孩子去做我覺得她高興的事情呢?
因為,如果我們不逼著孩子學習,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孩子的生命力是處于枯竭狀態。
當然,你逼著孩子學習的本意是讓孩子學習更優秀,激發孩子的內動力,但是,現在的教育模式,扼殺了孩子的內動力。
培養孩子的內動力,這兩個字在我心里根深蒂固,似乎已經根深蒂固。
其實,我們在給孩子創造外部動力時,只是因為,我們認為孩子學習動力不足,跟孩子講大道理,為了達成目標不惜代價,把孩子學習的內動力,轉化成了外動力。
而這種改變,從一開始,就存在于媽媽的期望中。
因為期望和目標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媽媽覺得自己沒有力量,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才會控制孩子的行為,最后變成了孩子的學習動力。
也許媽媽們會發現,當你在說這個東西的時候,孩子似乎沒有聽懂,也沒有意識到媽媽說的話中的意思,其實你在講的時候,孩子已經對這個東西產生了興趣,已經知道該怎么做了。
所以,家長們需要注意,是你在跟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你要學會說“不”,要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孩子不聽話,你打罵了他,他會乖乖聽話嗎?
家長要找到和孩子溝通的方法,不要用打罵的方式,這只會更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糟糕。
所以,咱們需要找到溝通的方法,溝通是我們跟孩子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