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不聽話的孩子長大了會改變嗎?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4.84億,游戲成癮人群達到27.5%。
與成年人不同,青少年雖然懂得玩網絡游戲,但懂得克制,可能玩多久,都不會感到厭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網絡游戲是青少年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放松的途徑,它為青少年創造了一個真空的網絡環境。
網絡游戲的過度使用與青少年心理的變化有關,這個過程中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智力都是失衡的。
網絡游戲成癮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的形成原因、網絡游戲素養與心理健康問題等。
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網絡游戲的過度使用,網絡游戲成癮的青少年通過網絡游戲來滿足自己的情緒、情感和社交需求,能夠獲得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滿足,比如網絡游戲的成就感、同學間的認同感、娛樂明星、追求個性的心理動因等。
第二種是家長對孩子玩網絡游戲的教育引導方式出現了偏差,如過分溺愛、忽視規則等。
第三種是對孩子采取強制隔離措施。比如,家長對孩子的游戲要求只玩一次,不超過半小時,允許孩子玩完。
第四種是將孩子與網絡游戲對立起來的家長。如,“我限制孩子玩游戲的時間,但他偷偷玩游戲的時候,我一氣之下沒收了他的手機,但他情緒上來了,就拿走了我的手機,然后離家出走。”
第五種是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比如,“如果你能按時完成作業,就獎勵你喜歡的卡通人物或者玩偶。如果你能在規定時間內寫完作業,就獎勵你看一部電影。”
第六種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例如,“我知道你感到很失望,但我看到你在玩耍之前花了很多時間。”
第七種是家長間互相指責。比如,“我看到你寫完作業就玩了,我覺得很難過。”這個就是典型的“你怎么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這些方式都是針對性的,對于我們家長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很多家長會對這個孩子大吼大叫,從而“改正”孩子的壞習慣。
第八種是沒有意見。比如,孩子正在玩沙,玩具被扔一地,如果家長命令孩子撿起來,孩子會馬上生氣,就會哭鬧,因為他不知道為啥丟了就丟了。如果你問孩子為什么這樣做,他無法回答。
相反,如果你問孩子,“你覺得沙上的沙漏里的沙子應該放哪里去?”這就是孩子的“意見”。他會馬上回答:“你要放哪里去?”
如果你拿起手機準備上班,可以問問孩子,“我需要你的幫忙,是你的玩具在玩一會兒,還是我把玩具放在這里,你來幫我?”
這個過程,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用詞,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要學會把所有的問題放在前面,詢問孩子:“是否愿意分享玩具,然后再決定要不要給你。”
“嗯,那你覺得可不可以讓妹妹再玩一會兒,我覺得可以怎么做?”孩子想不出什么好的辦法,媽媽就直接對孩子說:“你是不是把玩具放到最后,那你就要自己決定要不要玩了。”
后來孩子真的放棄了,媽媽說:“沒關系,再玩5分鐘吧,媽媽現在給你買了一個。”然后過了一會,孩子才告訴媽媽:“媽媽,你是不是因為我的玩具壞了,所以不給我買玩具。”
媽媽說:“沒有啊,寶寶,那你覺得媽媽今天你的分享給你有什么好處呢?”
“我沒有,我都在玩了,所以媽媽沒有給我買。”孩子想了想說:“我把玩具也拿了出來,但是因為沒有橡皮泥了,所以我就把玩具弄丟了。”
媽媽說:“寶貝,你這是在學校不小心犯錯誤了,不是故意的,但是,因為你之前已經告訴過了,那是壞了,所以,你也要學會不要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