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叛逆期?所謂的叛逆期,又稱青春期,是指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處于心理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青少年叛逆行為,呈現如下一些共同的特點:
1、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2、性別特點——性成熟與否的矛盾性與否認期。
3、教育特點——性心理發展的滯后與之間的矛盾性。
4、誘因特點——性心理發展的誘導與推遲。
5、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長期在網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二、孩子網癮的原因
孩子網癮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家長在發現孩子網癮形成的時候,應該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對癥下藥。
1、要關心,孩子出現問題,表明孩子已經出現了心理疾病。
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愛心、耐心和關懷感化孩子,才能使孩子不走向網絡,愿意回家。
2、要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幫助孩子克服網癮,首先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指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給他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對于已經養成了一個良好習慣的孩子,只要在約定好的時間內,就要嚴格按照計劃的執行,否則,孩子就會大哭大鬧,耍賴不休,家長就會覺得孩子不遵守約定,就會覺得孩子是不聽話。
其實,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很重要,如果家長一味的堅持原則,只會讓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感,家長也變得更加嚴厲,慢慢的,孩子就會放棄對家長的信任,并且對家長的教育產生依賴性。
當孩子和家長之間產生矛盾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溝通,要耐心的教育孩子,并且要采取正確的方法,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責孩子,導致孩子不信任家長,越來越叛逆。
三、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和家長對著干?
1、盡量不要對孩子進行說教式的教育,因為這種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如果出現了逆反心理,那就會做出一些不符合家長教育規律的事情,也就是故意跟家長對著干,這樣很容易讓家長不滿意,從而對教育孩子的方法產生誤解。
2、多給孩子一些信任,不要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棍棒教育”
,要相信孩子比家長想象的更加能夠聽話,因為他們的逆反心理也是很嚴重的。這時候,家長應該多給孩子一些信任,多給孩子一些信任,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愛。
3、多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比如說平常的生活中的溝通交流,比如說平時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要多跟孩子交流,讓孩子有一個宣泄口。
4、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讓孩子覺得家長是可以信賴的人,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多跟孩子交流,讓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好的引導,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從而不會讓孩子因為內心受到傷害,家長也能夠更加的關注孩子。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1、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家長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應該多多陪伴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讓孩子覺得在這個家里,自己是有存在的,無論自己怎么樣都是爸爸媽媽媽的寶貝,這樣孩子才會覺得在這個家里,是他的存在感。
而在孩子感到孤獨的時候,作為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去打球、游泳、去游樂場所需要的時間,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當中的重要性,從而減少在游戲中獲得的時間,這樣的孩子也更容易沉迷于游戲。
2、家長要適當的控制孩子玩游戲的時間
對于孩子玩游戲這件事情,家長要有正確的觀念,不能把玩的時間和孩子玩的時間嚴重的分割開,不能讓孩子沉迷于游戲。
家長要想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更好的滿足感,就要學會控制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并且合理的控制他們玩游戲的時間,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是需要學會適當的控制孩子玩游戲的時間,給孩子帶來一些積極的幫助,當孩子在游戲當中獲得成就感,他們會更加的熱愛生活。
3、孩子在游戲中找到歸屬感,獲得心理上的安慰
每個孩子在游戲當中都會有很多的歸屬感,他們會通過游戲的方式來獲得歸屬感,比如說隊友,朋友,團隊,成就感,對于一些在現實生活當中找不到歸屬感和成就感的孩子,可以鼓勵他們多跟朋友們去參加社交活動,或者是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