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高考了 焦慮怎么辦?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或多或少的心理或情緒反應,如果心理或情緒有了很大的波動,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焦慮,這也是人們對情緒的一種常見反應。
高中及以上的孩子,他們所處的環境,會對他們的情緒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當中,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會表現得焦躁不安,有些孩子甚至會變得暴躁不安。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也是很多家長反映,為什么孩子總是焦慮不安的原因。因為在他們心里,孩子會出現一種不安全感,擔憂自己的父母會發生意外,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一旦有小意外發生,就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同時,他們又會變得羞于表達,不喜歡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
3.性格內向。
這種類型的孩子通常情緒波動較大,多愁善感,有時還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但是他們也會因為性格內向而失去很多的朋友,相對來說,他們的社交能力就會很弱。因為這類孩子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付出和努力,自然而然也就會出現很多困難。
4.行為冷漠。
這類孩子在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同伴,他們對同伴有很強的興趣,也很少對父母傾訴,自己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提供的,所以很少能夠主動向自己親近的人訴說自己的內心的情感。
總結:
自卑的孩子一般有兩種比較明顯的表現,一種是性格內向,很少說話,容易交朋友,不愿意和同伴有交流,即使是在學校里,可能也只是一個人;而另外一種就是冷漠,不和同伴交往,特別內向,不愛說話,在同學中不受歡迎,也不愛說話。
性格內向的孩子,因為沒有良好的溝通,會把同伴當成敵人,甚至不尊重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性地攻擊別人。
這類孩子是最典型的“內八”,因為缺少交流,性格內向,交際能力比較弱,難以融入集體生活,在人際交往中容易迷失自我,給別人帶來消極的影響。
這類孩子有的會出現在學校里無法交朋友,以至于很難獲得真正的朋友,并且容易被欺負。
建議:
教育孩子不能“以暴制暴”,因為這種行為的“反擊”是暫時的,過后反而會很快失去理性。
平時可以多和孩子玩游戲,和孩子成為好朋友,教會孩子如何面對這種現象,教孩子以暴制暴,只能讓孩子越來越“內斂”。
◆ 避免孩子的情緒“爆發”
為什么說多了孩子容易引發“爆發”呢?
這是因為,情緒的“爆發”是一種大腦的自動思維,能讓大腦為自己和周圍人群劃清界線。
研究表明,孩子發脾氣并不代表孩子內心脆弱,只是孩子大腦里的杏仁核反應比較劇烈,容易被激惹而變得暴躁。
所以,面對孩子發脾氣,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并且把這些“炸毛病”及時扼殺在萌芽狀態下。
只有家長堅持不懈地用愛,去照亮孩子,孩子才會有希望,真正愿意改變。
當孩子發脾氣時,多些溫柔
作為父母,遇到孩子發脾氣時,最常見的兩種選擇,一是選擇嚴厲的還是比較溫和的。
二是選擇比較理智的。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要讓自己平靜下來,孩子鬧脾氣,家長感到不舒服了,要及時安撫孩子,給孩子一個擁抱。
有了前面的基礎,再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跟孩子溝通,孩子的抵觸情緒就會慢慢緩解。
面對孩子脾氣倔的行為,父母要學會做溫和而堅定的父母。
如何與孩子好好說話?
1.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亂發脾氣
家長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多一些耐心,給孩子多一點尊重,不能一味的責罵孩子。
2. 保持冷靜,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避免情緒化,這是考驗父母耐心和智慧的一個關鍵時期。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亂發脾氣,不要亂罵孩子,否則只會讓孩子更加的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