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是不是孩子的錯?孩子不聽話,我們怎么辦?我們應該怎么辦?
張雯(化名)家住東北部,今年8歲,是個非常聰明的小女孩。可是就是特別貪玩,愛玩手機,甚至不寫作業,對老師說了也不聽,回到家也不聽父母的話。只喜歡自己一個人呆在屋子里面,她的媽媽就不停地嘮叨,不斷責罵,并且還大聲訓斥,說到孩子身上的時候還往她的屁股上打,從來不管她的感受。
孩子在家里,一直很乖,也很懂事,經常要媽媽抱,媽媽一離開就會哭,有時候還會打媽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問及孩子為什么不聽話時,孩子回答說:“別的同學說我乖,我說我活潑好動,我才乖,我不敢搗亂。”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刪
心理學家認為,經常受到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因為分不清自我與他人的界限,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從小被父母辱罵責罵的孩子,會形成討好型人格,為了獲得父母的認可,寧可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這樣的孩子很難立足于社會。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刪
03 父母以暴制暴,孩子沒有主見,以后更容易被欺負
雖然父母們都很愛孩子,但是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大的問題。
很多父母喜歡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導致孩子沒有主見,非常容易被欺負。
曾經有個朋友說,自己從小被父親辱罵和打,每次犯下一點錯誤,父親就拳打腳踢,稍微有一點錯誤,就會揮拳頭。
剛開始的時候,她還很內疚,覺得自己應該努力學習,但是到后來她發現這樣不僅不能改變自己的想法,反而會對自己越來越自卑。
這個時候她的媽媽又過來勸她:
你的爸爸脾氣太火爆了,你同學當時就知道打人了,你這樣對別人是不禮貌的。
如果你和別人不打招呼,這樣做會打擾到別人,不禮貌,甚至是不友善,就連“你”也不給他們回應。
媽媽這才說了一句:“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媽媽徹底的走開了,爸爸變成了一種動物,而媽媽則是孩子的一切。
這種情況下,孩子有沒有什么想法和態度,你有沒有思考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是什么表現?在孩子的一生中,他的表現是什么樣子的?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三種情況,哪個更危險:
1.
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造成孩子膽小懦弱
2.
孩子做什么事都要依賴父母,不想去做,對父母產生抵觸心理
3.
孩子考試成績差,尤其是英語這個科目,
父母就會想盡辦法讓孩子提高成績,會不停的糾正孩子的錯誤,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一旦出現了一點小問題,父母就會為了面子對孩子發火,甚至說出一些過激的話。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應該主動去和孩子交流,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壓迫和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
尊重孩子的感受,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遇到問題,
要多聽聽孩子的意見,要有同理心,也要認真對待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不要武斷地否定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
用和善、平等、民主的態度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重視的態度,才會愿意和父母進行更多的交流。
2、 放下父母的架子
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孩子也應該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總是對孩子說“不”,不允許孩子做這做那,這種“不聽話”的做法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
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孩子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發展,這樣孩子才能夠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3、 少說多聽孩子說
孩子的很多事情都是和家長說的,所以家長想要少說也是很難的,而且在孩子眼里家長說的話都是幼稚的,他們根本不理解自己,所以說多聽孩子說是很好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