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 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 中國教育出版社出版
陳默,兒童心理學家、青少年心理專家、學科帶頭人。著名教育家、“最美”兒童心理發展專家。在學習和工作中,用真誠和真情陪伴,幫助兒童青少年成為更好的自己。
“中國的兒童心理學奠基人”劉慶泓教授就很有主見,自己也是教育著作的推廣者,當她開始關注家庭教育時,她的目標很清晰:要把自己的人格發展和教育孩子結合起來,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正直、負責、有擔當的公民,就是最好的做法。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每次回家,她都會在家門口給孩子布置一大堆的玩具,準備好孩子喜歡的玩具,孩子每次玩完,自己收拾玩具,按照圖紙把玩具分類存放在小桶里,看著孩子收拾好玩具后,再把玩具分類放回去。
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學會尊重孩子,多去鼓勵孩子,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很多優點,會把他帶到學校,一起學習,孩子的注意力變得更加集中。
第三次是在客廳里做游戲,她可能會邀請孩子的同學來家里一起玩,或者是鄰居家的孩子來家里玩,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同學,這對孩子的社交能力提升是有好處的,孩子就不會過度沉迷于游戲了。
第四次是跟孩子一起畫畫,既能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畫畫興趣。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也是為了休息,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畫畫,既可以跟孩子互動,還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對孩子的專注力提升也是有幫助的。
對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需要過分地提醒,需要讓孩子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要做的不是要讓孩子因為作業而拖延,而是讓孩子養成寫作業的習慣,而不是每天將自己的作業完成的更好。
家長可以從下面這三方面入手,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1、控制好時間
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過分的專注于孩子寫作業,
而是要跟隨孩子的心情來調整作業的節奏,慢慢引導孩子寫作業的時間。
雖然說是一種調性的行為,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對于孩子來說,寫作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此家長應該在孩子寫作業之前,
盡量少安排一些活動,讓孩子不至于那么的焦慮,
讓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更加專注。
2、分散注意力
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的注意力就一直在那里,根本無法集中,有的孩子會時不時地摸摸這個,看看那個,不至于被自己的手上的東西所吸引。
在寫作業的時候,更是如此,如果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孩子經常會因為事情,而出現磨磨蹭蹭蹭蹭,東東摸摸,西西摸摸的,磨磨蹭蹭蹭的。
為了能夠讓孩子把心思全部都放在作業上,家長就會刻意地讓孩子寫作業。但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心思還是不由自主地在那里,根本無法集中精力,心思根本就不在作業上,導致效率低下。
其次,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經常出現各種小動作,一會兒發呆,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喝水,一會吃東西,總之就是不想寫作業。
3、喜歡磨蹭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其實內心是焦慮的,但是嘴上說著“我要寫完作業”,又怕被父母催促,所以就磨蹭地寫作業,但是嘴上說著“我再寫一會兒”,其實心里仍然是不情愿的,所以在寫的時候就拖拖拉拉拉。
其實有些孩子寫的時候是磨蹭,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很磨蹭,是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完成任務。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對孩子不放心,過于擔心,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不停地催促,對于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父母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在孩子自己的事情上他們自己能做好的事情,鼓勵他們自己去做,而不是父母替孩子做主,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磨蹭。
第三、父母要學會肯定孩子
很多孩子之所以磨蹭,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不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去給孩子指導,更不要急于求成,給孩子安排好每一件事情。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磨蹭。
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個目標,只有目標達成了才會有動力,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的主動,變得越來越好,而不是為了父母所制定的目標而去磨蹭。
第四、鼓勵和獎勵要比懲罰更有效果
因為錯誤的獎勵讓孩子認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沒有得到獎勵,自然而然的就不會愛磨蹭,所以我們應該在孩子磨蹭的時候,就給孩子設定一個更好的時間,讓孩子來規定,這樣才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個懂得規劃時間的孩子,一定會更加的自律,我們需要讓孩子養成在規定時間內自己玩耍的好習慣,做事的速度也會變快很多。
第五、給孩子多一些朋友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在孩子身上發現閃光點,而不是一味的將孩子和自己厭學的朋友進行比較,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更容易交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