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父親報警怎么辦
民警接到報警電話后,立即趕到現場,進行了現場排查,經過梳理,民警發現這名父親張某對孩子的行為有管教,特別溺愛孩子。
張某的父親張某看到情況,沒有和民警說什么,徑直離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張某的母親鄒女士告訴民警,女兒被鄒某毆打,家人在事后勸說無果,才報警。
據民警介紹,事發當天下午4點左右,鄒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電纜線短暫接住,在葉某身旁休息了一段時間,隨后電話鈴突然響起,民警接到電話后接了張某的電話,原來女兒已經跳樓自殺了。民警隨后立刻趕往現場查看,原來是兩個孩子誤解為了搶手機。葉某對家人進行了批評教育,隨后將手機摔壞,并安排其和另外三個孩子一起送到醫院進行救治。
“今年12歲的孩子,我們把手機賣掉了,他媽媽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情況,孩子當時正在上學,他媽媽也不知道。”一名初中二年級學生家長王先生告訴記者。
據了解,這名學生的媽媽是一名初二的學生,她在上初二的時候就經常用手機上網,成績下滑。“最開始上網的時候,一天可能玩8-8個小時。但后來我發現她玩的游戲比我還好,通關了之后,還可以獲得一個皮膚,太興奮了。”王先生告訴記者,游戲里的皮膚是當地政府出臺的,免試著用一款游戲來衡量。
王先生告訴記者,兒子在過去一年里,玩游戲的時間總共幾小時前。最近老師發現兒子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打游戲,甚至超過平時休息時間,“一天只玩1.5小時,白天仍在繼續玩。”
也有學生說,凌晨兩點多才睡覺,中午在宿舍找不到人,才玩手機。“戒尺來了又要戒尺,又不能一直訓斥,我用盡了全力,終于把兒子手里的戒尺打服了,不過是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就不能玩了。”王先生說。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劉向剛也表示,自從沉迷于網絡游戲后,曾有家長被醫院精神衛生科住院治療,但兒子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
一位學生在病房里述說,自己在醫院確診后,“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整天無精打采,對所有事情都不感興趣”,在家里的時候,聽音樂就是最好的“催眠”。“沒有一個孩子,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張主任說,來到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的患者,70%以上都是青少年,這部分學生多數是“游戲成癮”,抑郁癥、“游戲成癮”、“結婚成癮”等物質成癮的孩子。
“來就診的家庭里有不少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激化。孩子也不愿意交流,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矛盾激化,有的甚至離家出走。”
更嚴重的還有孩子和父母關系不好,經常吵架甚至打架,離家出走。“孩子的情緒得不到釋放,長時間積累,就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張院長說。
當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孩子,這時候應該考慮到底是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還是父母教育出現了問題。“有些孩子甚至和父母發生沖突,他們往往到網吧上網、玩游戲,通過結交一些網友,甚至看一些暴力、情色等。”
據張院長介紹,當孩子的行為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表現,父母要做的不是去批評指責,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改變家庭教育觀念。“孩子沉溺于網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缺少關愛和陪伴,還有一些家庭不和睦,父母不和,孩子會感覺到生活的樂趣,感覺到生活很單調。這時候孩子就會把所有的時間花費在網絡上,花在玩游戲上面。”
孩子沉迷于網絡,有時候也是他們在尋找自我認同感。李玫瑾教授說,如果家庭教育得不到支持,那么他就會沉迷于網絡。
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來源于家庭關系,很多父母以為自己忙,不愿意花時間去陪伴孩子,但其實我們并沒有。有的父母因為忙而疏忽了對孩子的關心,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在試探父母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