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煩躁不安和焦慮
【點擊關注:第一心理健康】
之前上一個視頻很火,是孩子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大哭大鬧,家長只有在旁邊安撫,才能讓孩子安靜下來,能不哭就不哭,但是面對孩子崩潰的樣子,家長忍不住開始心疼孩子。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果這個孩子不是獨生子女,被親情所綁架,又怎么會有心理疾病呢?
不是媽媽脾氣不好,而是太缺安全感了
我們的孩子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誰能像誰能和誰做敵人,但是對孩子來說,他們的生命力,就是這樣被保護,被需要的。
很多爸爸媽媽都說,現在孩子不聽話,看不到大人的辛苦,還想著哭,是不是大人不夠愛他,或者說這個世界上沒人能理解他。
我們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然后把責任全都歸咎于孩子身上,其實,孩子不聽話,真的是因為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辛苦,所以才要孩子聽我們的話,而不是一味的責怪孩子。
我們應該想一想,是不是我們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才會讓他覺得我們是沒有原則的。
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沒有原則,而是缺乏一種“底線”的愛。
這種愛的缺失,往往是由于父母,親子關系的冷漠造成的。
家長們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很多家庭都是這種情況呢?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他們忙著做生意,忙著賺錢,對于孩子,關心則忙著教育,除了日常的照顧,孩子不需要在父母的關心之外,就是一切衣食住行的管。
在孩子的世界里面,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而對于孩子,尤其是小時候的孩子,我們要做的是為孩子提供一種有安全感的環境,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給予他更多的愛。
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的“底線”是一定要遵守的,父母的態度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權威,當父母沒有做出及時的反應時,孩子就會不依不饒,堅持不懈,那么時間長了,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感就會慢慢減少,從而樹立規則意識。
比如,在孩子面前,最好少玩手機,除了工作需要之外,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在孩子面前,不要用手機聊天,玩游戲,這些都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因為從你身上學到的道理,可能都是一點用都沒有的廢話。
04 經常玩手機的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會發生變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如果父母在家里面不注意自己的行為, 就很容易給孩子做出壞的示范,孩子就會模仿你的行為。
例如,經常玩手機的父母,往往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手機是用來交流的工具,他可以用來查閱學習資料,就像你的父母在打電話,你會把手機給你,他就會努力學習,將來你能考上好大學嗎?
于是,孩子就會找手機,學習。有的孩子會把手機當成唯一的精神寄托,手機就是他的全部。
當孩子發現手機不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他會覺得自己沒有手機重要,所以他會表現出一些不良的行為,如沉迷手機、不讀書等,比如打人、罵人、離家出走等。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沒有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三、懂得家庭教育的家長都是什么人
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性就是家長要懂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會更加有智慧。然而一些家長缺乏教育的方法,也有些家長缺乏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意識,甚至有些家長為了孩子不至于辭去工作,“關愛奢華”,他們不懂得孩子成長中需要什么樣的養分,所以總是對孩子過度滿足,甚至無限滿足。
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一種扭曲的。如果我們對孩子時而嚴厲時而寬松,他們一定不會服從我們,只會越來越叛逆,越來越疏遠,而且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問題。
所以,在家中,家長要從內心里要教育孩子凡事講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終,這樣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