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市當孩子不聽話時候該怎么辦?去超市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孩子會不會不聽話的兩種情況:
1.只跟我們在一起,在公共場合玩。
2.只跟我們一起,不管我們多么不想讓你出門,都不跟我們一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3.有時候,不只是我們需要上班,即便是在家,也會覺得無所事事,我們完全可以把手機當做朋友,也可以到處去轉轉,也可以像閨蜜一樣,約上幾個好友,坐在那一起吃個東西,或者在網上聊聊天。
然而,這并不是我們在努力的“逃離”,也不是在放棄工作,而是想要“逃離”這個家。
面對這個家,我們就像情侶一樣,彼此之間,只有愛情這一條路。只有彼此相互支撐著,才能有共同進退。
2. 拉近與父母的距離
很多父母都認為,父母是孩子的頂梁柱,在孩子的學習上,他們可以說是操碎了心。
所以,很多父母會把家直接搬到孩子面前,想讓孩子和自己同房,然后給孩子傳授經驗,或者在同事面前介紹自己的經歷。
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就是將孩子推到了父母的對立面。
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他們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不知道該如何去開導孩子,導致孩子一蹶不振。
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前不久,一個17歲的男孩因為沉迷于游戲,因此與父母發生了爭吵,母親一怒之下將孩子的手機砸到地上,孩子見狀立馬跪在地上,跪在地上哭,旁邊的媽媽也一直在抽打。
但是,孩子始終沒有停歇,并且不停地砸東西,并且不斷地打自己的頭。
此時此刻,一個空碗里有三十多塊錢,是他與父母之間的“零錢”。
而這個孩子看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嚇得幾乎要喘口氣,于是跑去掀開了那個空碗,并且踢了好長時間的門,臉上的傷還是被踹破了好幾塊。
而這個孩子,后來的生活雖然并沒有受到影響,但是變得越來越差,后來他甚至想要退學去嘗試一下,讓自己和父母一起離開這個家。
在那個時候,他在家中的地位雖然可以算是中等但是那是家里的“老一套”,父母怎么說,他就怎么做,父母罵他他,他就罵父母,甚至還和父母打起來。
為什么他內心那么的脆弱,遇到一點小事就會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其實,這就是孩子內心的一個小秘密,也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對這個世界發出的信號。
李玫瑾說:“12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12歲之后,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而此時,父母若是無法做到這點,那么這個孩子就會漸漸沉迷在虛擬世界中。
01 讓孩子學會理性,戰勝情緒
電視劇《少年派》里,林妙妙妙在跟父母吵架后,將自己反鎖在房間里,有時候甚至威脅媽媽,如果不給她玩手機,她就不吃飯。
其實,林妙妙妙因為爸媽慣壞了,總是跟她講道理,讓她特別反感。
其實,林妙妙妙直播間一直跟媽媽訴苦,說媽媽為了自己付出了這么多,就為了給自己換一個好的手機,甚至對她拳打腳踢了。
面對林妙妙妙的出走,媽媽依然采取了一種強行沒收手機,讓她沒了手機之后便玩失蹤的方法,來威脅她的爸爸,逼迫她寫作業,結果她因為媽媽的嘮叨和阻攔,而離家出走。
其實,林妙妙妙看起來并沒有沉迷于手機,只是她媽媽的行為在無形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才會以同樣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3
不要總是喜歡用命令的語氣跟孩子說話
《少年說》中,一個男孩喜歡臺下的小女孩。
他不想上初一的時候,老師經常打電話來囑咐,就連作業都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