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焦慮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什么問題,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成長的可能,家長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長。
文:小魚
1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學會去肯定”這個環節,家長的心態很重要,往往是“我教過的孩子好的”,但不是孩子“學習好”、“成績好”。
許多家長總是喜歡把自己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是對孩子“永遠學不好”的一個誤解。孩子的存在有其自身的規律,沒有誰天生就是天才,他們的發展都是有階段性的,我們要去了解孩子成長的階段性特征,并且做出正確的引導。
孩子在幼兒園“混吃等死”,父母想盡辦法把孩子送進去,讓孩子不哭成性子,但是,其實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能把父母“混成”的,對于不同的孩子,父母的引導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面對孩子不愿意和自己交流,父母千萬不要用打罵等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溝通,孩子因為心理壓力過大,父母越逼他就越反抗,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那么,父母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引導孩子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呢?
第一步:允許孩子發泄
在孩子發泄完情緒之后,父母要先聽孩子講講,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在了解孩子想法之后,父母可以適當的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的情緒發泄完畢之后,父母可以抱抱孩子,表示你理解他,讓他放松下來,不至于說出自己心中的困惑。
第二步: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告訴父母,自己有情緒的時候,父母要允許孩子宣泄出來,畢竟,任何情緒都會有好有壞,情緒的表達方式也是如此。所以,父母不要一味的壓制孩子的情緒,要給孩子表達的空間和時間。
第三步:教孩子學會正確的宣泄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適當的發泄自己的情緒,比如,生氣可以打打球、發泄自己的情緒,這些都可以,父母首先要接納孩子的這些情緒,孩子發泄出來之后,才會有更加強烈的情緒,才會去思考應該怎樣做才是對的。
這也是培養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在孩子冷靜下來之后,父母就要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才會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長。
第四步:父母要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
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要給孩子從小樹立好的規則意識。不要覺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就讓孩子放任自流,父母什么都不懂,對孩子放任自流。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不要說“不要哭”,而是給孩子一些正確的方法,用接納孩子情緒的方式來引導孩子。
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接納,也會變得更加自信。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尊重
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產生自我意識,這個階段的他們心理上開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想法和需要,而這個階段的孩子內心也在不斷的成長,父母如果能夠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那么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優秀,相反如果父母的控制欲過強,那么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叛逆,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掙脫父母的控制。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學會給孩子一些自由,讓孩子自己做主,在孩子做決定的時候給予肯定,那么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4、
家長要學會接受孩子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內心其實是很愿意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如果孩子并沒有這種欲望的話,那么孩子也會與父母漸行漸遠,最后的結果就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越來越差。
當孩子長大之后,孩子會更加趨向于獨立,他們在和父母的關系中會慢慢變得更加親密無間,當他們從父母這里獲得了足夠的支持與愛的時候,那么也會被更多的人接受,成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所以父母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親子時光,因為父母總是以忙為借口,讓孩子獨自玩耍,孩子在這最后一個月內對父母失去了安全感,那么孩子在以后也會變得更加地渴望父母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