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網課即將開課。
為深入推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廣州市政協委員馮海波和同事們積極行動,推出“筑夢十年·情·愿景”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公益直播,開展心理健康建夢空間項目,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站、團輔活動等線上舉辦公益講座,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我們學校在主題活動上開展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比如讓學生闡述自己的困惑、情緒低落和學習壓力等,并做個預測,有利于學生能夠有一個心理狀態?!睆V州市天河第一小學心理科副主任王曉芳告訴記者,她每年都會抽時間與學生、家長和孩子進行心理咨詢,從科學的角度為孩子們提供幫助,也講了自己的一些具體方法。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廣州市心理咨詢中心的每個周末都會安排‘家庭日’,廣州市心理咨詢中心的每個周末都會安排一次親子活動。”王曉芳說,同事的女兒今年初一,同事感覺同事的女兒有了很多變化,學習成績不斷提升,性格也越來越活潑開朗。
社區的“悅悅悅家”為學校提供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在周末時間里,由社區的心理輔導員定期來悅悅悅悅悅家訪,每周兩次,每次不定期到悅悅悅家中走訪,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態,并發現在學校老師也會在遇到問題時提醒家長。
社區的“心理輔導員”可以為家庭提供心理咨詢,也可以通過公益活動來“提前預約”,為家長提供心理輔導。
每年的9月,學校都會舉辦一次“家長課堂”,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們提供情緒疏導、壓力釋放等方面的服務。很多心理輔導員也會提到班級群的各種活動,向家長提供心理輔導。
每次,悅悅悅悅悅悅悅回來后,她會把在學校里和同學一起玩的游戲分享給媽媽,并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收獲了友誼,增強了自信。
平時也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義工活動,比如打掃衛生、敬老院、義工活動等,讓孩子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改變不良的思維習慣。
如何幫孩子戒除網癮
沉迷網絡
家長想辦法幫孩子戒除網癮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發布了這樣一則新聞,在一家網癮治療機構的一家網癮治療機構的門口,一個中年人坐在椅子上擺弄著手機,一個初中生模樣的男孩從進門的第一句話就開始玩手機。面對媽媽聲嘶啞的呼喊,孩子沒有任何回應,反而還在玩手機,旁觀的媽媽說:“孩子的爸爸平時就愛玩游戲,自己也玩,孩子的爸爸卻對此沒有辦法。”
另一個聲音也試圖讓孩子停止玩手機,可是男孩的爸爸卻反駁到:“我不是不讓孩子玩游戲,我是擔心他長時間玩游戲影響學習,影響視力,影響學習。我家孩子不玩游戲就會去網癮,現在孩子對網絡和手機的依賴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現在什么都管不了?!?/p>
看到這里,好像手機被父母奪走了,孩子一定會勃然大怒,甚至會打砸自己的學習設備,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打游戲,父母們覺得這個孩子真的很難管。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沉迷于網絡和游戲,是他們沒有得到成就感,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
如果父母能對孩子能多一點肯定和鼓勵,多一些認可,讓孩子找到一種“我能行”的感覺,孩子就不會沉迷于游戲了。
有時候,孩子會把父母的一句話當做耳邊風,因為父母的一句話,他們自以為“我說了不算”,實際上早已被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了“傷痕”。
愛和鼓勵,才是孩子走出“網癮”的不二法寶。
作者建議,家長不要以“游戲成癮”“學習成癮”等簡單粗暴的借口來逃避自身的責任,要了解孩子網癮背后的原因,多關注孩子,不要草率地對孩子做出“一刀切”的禁止所有游戲。
家長還需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提供健康成長的環境,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比如,讓孩子學畫畫、學鋼琴等,讓孩子在學習之余接觸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培養孩子對某件事情的興趣,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愛好。
方法二:
在游戲中培養孩子責任感
既然游戲有這么多好處,家長不妨試著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引導孩子建立起責任感,相信孩子一定會從沉迷游戲中擺脫出來。
游戲的世界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家長應該懂得引導孩子,讓孩子合理利用游戲的正面效應。比如說,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讓孩子主動地學習。
家長不妨試著從游戲的開發思路出發,在孩子玩游戲的時候進行一些鼓勵,或者是獎勵機制的開發,但是前提是孩子在學習中是否有積極行為,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如果孩子能夠做到這些,那么他將會有更多的興趣,這樣孩子就會更專注于學習。
方法三:
孩子在游戲中獲得成就感
家長不妨多給孩子鼓勵,在孩子取得成功的時候給予肯定和贊賞。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家長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幫助孩子在游戲中進行學習,這樣能夠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孩子也不會把時間都花在游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