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發育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是由兩個方面的變化引發的。
在12-16歲的青春期階段,他們的生理發育迅速,心理狀態也較穩定。
另一方面,孩子在認知和行為方面也會發生變化。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青少年的心理與生理發展速度迅速,自我意識也在不斷發展,在學校屬于一個發展的階段。
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他們的認知發育特點,以及他們的情緒反應也存在著重大的差別。
在青春期階段,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會面臨較大的過渡期。
在這個時期,他們從小學生轉變為中學生,生理上他們正式成為一名學生。
從生理上,他們變得更加成熟,渴望獨立,渴望獲得尊重,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出一些成人的行為。
在生活中,他們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開始對周圍的一切產生懷疑,他們會覺得周圍的人事物都是錯誤的,甚至還有人在質疑自己,這使他們產生挫折感,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一些能力不行。
在身體上,他們主要是在思考,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他們能理解,在家長的幫助下他們可以做些什么來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
在心理上,他們也明白,自己已經長大了,但是在心理上并不成熟。
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更高,希望家長能夠理解他們,而不是一味的指責。
所以,這時候家長應該學會與孩子成為朋友,多溝通,多傾聽孩子的想法。
而且要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讓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即便是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
在《野性養育》中說,13-17歲的孩子,為了激怒父母,會故意對明知故的父母做出一些危險的行為。
這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父母懲罰他,但是不會強迫他們。
而是讓他知道,父母懲罰他的原因是,犯了錯,但是父母會和他一起承擔責任。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改正錯誤。
2.對孩子的懲戒措施要具體明確
孩子犯錯的時候,需要具體明確的對他的行為進行懲罰。
如果你告訴孩子是因為他不聽話,那么父母就要制定懲罰的辦法,但是要注意,懲罰不能太頻繁。
因為這個懲罰不能太頻繁,最好用“懲罰”來達到目的。
我們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親自確認,不要用“打罵”的方式。
2.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實際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懲罰辦法。
3.家長一定要做到情緒和行為一致,不能用“硬碰硬”來解決問題。
4.家長要和孩子做朋友,多關心孩子,傾聽他的心聲。
每一個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我們需要通過孩子的言行來判斷他們的心理是否健康狀況,通過這些心理測試,找出孩子叛逆的真正原因,然后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孩子。
孩子叛逆的原因
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叛逆的問題,
做到心中有數。
有的孩子叛逆的原因是因為不了解父母,有的孩子叛逆的原因是因為父母經常吵架,有的父母因為工作繁忙,沒時間管孩子,總是用暴力的方法來懲罰孩子。
以上兩種情況,都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這里我總結了幾個應對叛逆孩子的方法,希望家長可以參考。
第一個方法: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因為孩子的叛逆,往往是家長自己的問題。
孩子學會了耍性子,這說明他開始長大了,而我們卻視而不見的現象,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
我們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然后去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溝通。
比如當孩子的玩具被搶了,孩子會用打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說明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和我們分享,我們的態度是平和的,孩子會慢慢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們一味的責罵或者是對孩子打罵,反而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來越重,最終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所以家長要有個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去教育孩子,孩子一定會跟你“對著干”,說什么都不愿意聽,這時候家長就要學會“冷處理”。
父母不要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予以積極回應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某種要求或愿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哭大鬧時,家長千萬不要責罵孩子,這會使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激動,
因為家長的責罵和責罵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這樣的情緒會讓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變得更加的難以理解和包容。
父母要在孩子哭鬧時給與孩子及時的安慰,讓孩子明白哭鬧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是一時的情緒發泄,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哭鬧是不好的行為,只是家長的不理解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的糟糕。
給予孩子安撫
孩子鬧脾氣時,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安撫,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沒事了,此時,家長可以通過擁抱的方式安撫孩子,比如用熱毛巾的方式安慰孩子,給孩子帶上一件孩子喜歡的毛毯,
然后就可以和孩子聊天了,和孩子討論他們的感受,如果發現孩子一直沒有很好地發脾氣,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件事情是沒有什么好的解決的,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喜歡的玩具,或許他還不明白那是因為自己被拒絕后,生氣是什么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