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直對孩子兇孩子還不聽話,這其中是否存在著某種潛在的風險?
之前看過一則新聞,一名9歲的男孩被爸爸最兇的幾年一直吼著逼著不聽話的父母去上補習班。
據報道,男孩在學校里經常與同學打架,被叫家長。爸爸知道后十分生氣,就怒揍了孩子一頓,沒想到孩子竟然離家出走,還宣稱:我以后不再惹你們生氣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男孩雖然離家出走了,但之后父親卻絲毫不擔心。在家里,他不再跟父親說話,也不跟母親說話。
很多父母總是拿孩子作為炫耀的資本,對孩子進行夸獎和鼓勵,即使孩子做得并不好,也不會訓斥打罵。
這也許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鼓勵,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不要吝嗇表揚,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不會斥責。
一味的夸獎和贊美,會讓孩子變得功利心,不懂得將事情放在心上。
教育專家曾說:
“要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因此,教育孩子的時候,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你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比起一味的說教,對孩子進行語言刺激更有效。
具體的教育方式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要適時適度
當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斥責打罵孩子,否則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固定型思維。
2、多給孩子一點時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不要總是和孩子處于命令式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時間要給孩子一些時間,多給孩子一些自由。
3、父母要學會安靜
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耳邊喋喋喋不休,會讓孩子產生“窒息感”,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其實父母和孩子之間最應該做的就是少說話,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做朋友,用愛和理解,來溫暖孩子,消融親子關系。
我是一名老師,專注于教育領域的文字創作,歡迎關注@曉陽媽咪育兒說,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