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聽話爸爸打孩子怎么辦?
每一個家長都會有一個想法,在孩子淘氣的時候,父母打過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乖巧聽話。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大人會認為這是在教育孩子,但是事實上,這個世界上除了“打”沒有其他的教育。只有在大人的嚴苛與嚴格的呵斥下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是一顆“玻璃心”。孩子犯了錯,不敢承認,而是選擇用撒謊的方式去逃避責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玻璃心”。
但是,這種看起來不起眼、沉默寡言的孩子,其實是生性膽小,膽小怕事的孩子。孩子為了逃避責任,更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因為她怕做錯事,所以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長大后,就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玻璃心”的孩子,容易產生哪些表現?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但是性格是后天形成的,而且十分影響。”
孩子的性格特征決定了孩子今后的行為方式和人生結局,有些孩子比較玻璃心,其實不是性格內向,而是因為他們從小的經歷,被父母帶著“玻璃心”的性格,長期生活在負面情緒中,所以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來。
二、“玻璃心”的孩子,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我們都知道,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有很多,一個人的童年時期應該是在原生家庭中度過的,而在成長過程中,很多事情就會受到父母的影響,進而印刻在性格中,形成了一種不可磨滅的印刻。
“玻璃心”的孩子,普遍都有這3個特點。
1、缺少同情心
人們會感覺很孤獨,不僅生活沒有樂趣,連親情也很難維系。所以,當一個人,尤其是自己的親人離世或者親人離世時,往往就會感到非常的悲痛,因此,他們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因為這樣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孤獨。
一個缺少同情心的人,對他們的成長會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一旦沾染上就很難改正。
2、缺少同情心
童年時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忽視,在他們需要和父母一起分享快樂的時候,父母沒有及時給予關心和照顧,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如果孩子因為父母的忽視而受到了傷害,那么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同伴,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更加不會對別人敞開心扉。
3、缺少親情陪伴
孩子長期缺愛,那么他們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父母不愛自己了,那么孩子長大以后也不會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樣去關心和愛護自己,
孩子很難與父母分享快樂,所以孩子與父母分享的愿望就會被打斷,不再分享。
4、缺少愛的教育
在社會上,人與人的相處關系也是需要愛的,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則是需要愛的教育,因為愛是一切溝通的橋梁,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著不解的關系,因此當父母想要和孩子溝通時,孩子就會想要向父母解釋,會想要自己的父母多關心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所以我們要懂得給孩子們的愛,要知道愛是溝通成功的前提,只有好好的溝通才能使得有效的溝通。
二、為什么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1、信任的建立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在孩子們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對孩子給予理解,父母給予幫助,使孩子能夠順利的度過難關,逐漸形成自信心。
2、適當的泄氣
當孩子在家中出現叛逆的情緒時,父母要及時的進行安慰,使得孩子的情緒得到平穩的發泄。
3、多與孩子進行互動
孩子在學習中出現錯誤,家長就會指責孩子,認為孩子太粗心,沒有好好學習,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越來越不愿意學習。
4、多帶孩子出去走走
對于孩子來說,外面的世界比較枯燥乏味,如果孩子不愿意花時間去玩耍,也不愿意出去玩,那么在外面散散步就會變得更加輕松,這樣對孩子的成長發育也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