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養孩子焦慮心理,也是一門學問,需要好好研究和學習,對于家長來說,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焦慮心理,掌握這些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會焦慮,但是克服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克服它。
最近我的一個朋友,她的焦慮情緒已經爆發出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因為她的兒子,11歲了,上小學一年級。
小升初前,小升初時,成績一直都很不錯,他考進了排名前十五的重點班。
現在,他的焦慮更嚴重了。
每天一放學,他就趕緊催促兒子趕緊寫作業。
他的兒子,也越來越不省心了,每天回家就進屋關著門,喊他好幾遍都不搭理。
為此,他也罵過兒子,甚至還動手打了兒子,可兒子卻總是不以為然。
他不知道,每次吵架,兒子不僅會因為害怕,而且內心還會不耐煩。
那段時間,他也沒給孩子任何輔導,只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可孩子卻總是不領情,他開始懷疑自己做的是不是錯的。
那段時間,他也越來越不愿意跟孩子說話。
他只關心他的學習,從不關心他的感受,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他就會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沒有意義的。
每次孩子回家,他總是憂心忡忡忡忡忡忡忡地對孩子說:
“老師,你看我家兒子一點也不像你,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我都罵他了,哪敢跟你說我?”
而孩子聽到媽媽的這番話后,變得越來越沒自信,他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這種傷害是終生無法彌補的。
05
心理學上有個“貼標簽效應”,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簽,孩子會不自覺地被這個標簽所映射,在他的心里暗示自己就是個“笨蛋”、“壞孩子”,于是就真的變成了一個“笨蛋”。
“貼標簽”對孩子有哪些傷害?
其實,貼標簽就是用負面標簽化,讓孩子變得畏畏手畏腳,不敢輕易嘗試,不敢追求一個“成功”的目標。
而且貼標簽的方式本身就不對,不僅會讓孩子變成一個被貼標簽的人,甚至還會讓他們的自信心受挫。
貼標簽的行為會讓孩子總是擔心別人的評價,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自我認知偏差,認為自己做什么都是錯的,自己做錯事情會讓別人產生不好的印象,如果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那就等于自己的無能。
久而久之,這樣的人習慣了自己給自己貼標簽,不敢嘗試,不敢犯錯,那么在日后可能會形成討好型人格,甚至為了避免被別人夸獎所帶來的過度的焦慮。
所以我們可以在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及時的去鼓勵他,告訴他做得對的地方就會有好的表現,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也不會受到批評。
錯誤的評價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導致孩子喪失信心,開始放棄努力。
那么我們該如何糾正孩子錯誤的認知偏差呢?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改變自己錯誤的評價方法。
一、不要去用夸獎的方法去夸獎孩子
比如孩子想要某件事情,但是家長“過度夸獎”,只會適得其反。
夸孩子的時候不要夸他這件事情做得不好,而是夸他這件事情在這件事情上所付出的努力,并且描述給他看,讓孩子明白這件事情他自己的努力是有收獲的。
夸獎孩子是一門學問,夸獎孩子是一門藝術,所以家長的引導會對孩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且夸獎孩子也是一門學問,家長在夸獎孩子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夸孩子的時候要具體一點,比如說“你今天表現的真好,寶貝真棒”,這種夸獎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孩子就會有成就感,而且還可能會覺得這種表揚是虛偽的。
2.要具體一點,如果孩子做一件事,我們也只是簡單地夸一下孩子,那他還是不愿意做,我們也可以換成獎勵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