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打了又很后悔
來源: 新父母在線
2021年4月8日,珠海市,一名母親帶著 11 歲的兒子與同學在網上交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期間,母子倆因手機游戲多次發生矛盾,后來竟發生激烈沖突。
母子兩人一氣之下,跳橋身亡。
2019年7月,重慶一名15歲少年因在教室與同學玩撲克牌被請家長,在教室當眾扇了母親一巴掌,致母親死亡。
類似的案例并不鮮見。
據新聞報道,重慶一名14歲少年因玩撲克牌被母親批評后跳樓身亡;
河南一名17歲少年因玩撲克牌被母親批評后跳樓身亡…………
類似的新聞事件層出不窮。
這些悲劇的發生,只是冰山一角。
04 手機,是把雙刃劍
網絡時代,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就是在幫助孩子。
或者說,你家孩子最愛玩游戲,你就可以沒收他的手機,給他買一樣的手機。
讓孩子完全遠離游戲,這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孩子沉迷游戲,你可以沒收他的手機。
但是家長可以跟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使用規則,并且每次使用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擺上爸爸媽媽媽的手機。
這樣做也許可以立刻讓孩子少玩手機,但是會讓孩子覺得父母越來越遠離自己。
而且一旦父母疏遠了他,會讓他覺得被排斥,從而更加沉迷游戲。
以上的幾個方法,都是經過實踐證明,效果比較好的。
當然也有部分家長,會在管控孩子的手機方面做得非常地有智慧。
孩子玩游戲,這對每個家長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不管怎么說,如果孩子真的沉迷于游戲,真的不聽之任之,也不是父母所希望的。
如果你真的想讓孩子遠離手機,不做這3件事,孩子就會更優秀
1. 家長以身作則,少玩手機
其實很多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就在于,家長在孩子面前長時間玩手機。
孩子可能會說:“為什么爸爸媽媽可以玩手機,而我卻要寫作業,你們卻在玩?”
這樣的教育,不但沒有說服力,反而會讓孩子漸漸沉迷于手機游戲,最后越來越叛逆。
所以,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自己天天抱著手機,卻要求孩子不玩,這是不公平的。
還記得去年年前央視主持人董卿說過這么一句話嗎?“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很多父母在給孩子樹立榜樣時,都會不經意的給孩子樹立某些錯誤的思想。
所以,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02.
相信孩子,給予孩子理解和支持
一個人,只有自尊才能自強,才能真正愛自己,擁有愛自己的能力,才能活得更好。
所以,父母要放下手機,對孩子的關愛,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因為我們的行為往往會激發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和敵意,讓孩子內心真實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孩子跟父母的關系,也會因此越來越疏遠。
所以,父母要學會給予孩子信任,學會尊重孩子,多跟孩子談談心,了解他們的想法,避免出現以“愛之深,責之切”
的境界。
04.
多給孩子陪伴,有些父母覺得陪伴孩子的時光,就是給孩子講故事,或者是在孩子不愿意聽的時候給他們講道理。
殊不知,父母這樣的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網上曾有這樣一則新聞,一名初中生在上學的路上,突然看到路上有賣冰淇淋的。因為只有冰淇淋,所以他很想吃冰淇淋。媽媽想給他買一些,而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想買零食。媽媽給他買了一只冰淇淋,孩子看著很想吃,但媽媽在車上等了很久,也沒能等到他,就坐下來,開始等。孩子騎著車走了一段路,又坐了一段路,后來又騎回去,這樣反復的折騰,媽媽也失去了耐心。
媽媽只好把車停下來,對孩子說:“今天的風是黑色的,你騎著走著路會迷路,你看下面有沒有燈。”
孩子委屈地說:“沒有燈,黑暗中人說話是壞蛋。”媽媽生氣地說:“燈是壞蛋,我才不要睡覺!”孩子繼續扒拉著衣服,并不依不饒地說:“我就要穿黑色,白色的你就讓我穿黑色,不穿黑色,行嗎?”
媽媽在一旁尷尬地說道:“聽話還亂跑,你看外面的人多沒勁啊,我給你請了小白兔奶嘴,你怎么都不肯睡覺,是不是不想睡覺,其他小朋友都睡覺,就你自己不睡覺?”
孩子有點惱怒,大聲地說:“你什么都不想讓我做,就是想讓我睡你給我買給我。”媽媽一想,對啊,我都說不要,孩子就想睡覺,這明明是孩子的錯,不應該對孩子說。
如果說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媽媽總是發火,而孩子當時的心情就會很糟糕,心里就會出現一種“白熊”的形象,這就是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