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學期已經開學2周,一二年級沒有課后書面作業,孩子們輕松,但家長們很迷茫。
作業多時,家長們心疼孩子,抱怨內卷壓力大;作業少了,家長們又開始擔心學習質量和未來升學。
“雙減”政策背景下,更考驗家長的教育能力和孩子的學習能力,這里分享5個策略,可以有效幫助一年級學生打好基礎:
1.重視讀背、培養語感
一年級課文,有很多需要背誦和記憶的內容,這些內容常常被考到。通過充分讀,重點背,非常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語感,特別體現在量詞、形容詞、副詞等的搭配運用上,讓學生自然而然就知道怎么說、怎么寫是對的,養成良好的語言規范。
讀好課文、背熟文章,至少拿到了卷子70%的分。
2.規范寫字、多多聽寫
漢字的書寫難度不言而喻,但既然很多一年級孩子都能寫好,家長們就要樹立信心,相信孩子能寫好,只是快慢而已,要有耐心。長時記憶的形成需要反復的訓練,建議可以間隔一定時間聽寫字詞,每次不用太長時間,不用太多詞,隨著孩子能力提高再慢慢增加聽寫量。
3.練習拼讀、助力拼音
拼音是一年級新生要對付的第一個大boss,差不多兩周的時間要學完,很多孩子跟不上速度,學得很痛苦。學好拼音其實不難,會拼是建立在會讀的基礎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盡量說普通話,正確發音,多讓孩子聽CCTV的電視發音;家長最好也跟著一起學,在家里就可以陪著做拼讀訓練,還能及時發現孩子薄弱的地方。堅持一個學期,拼音基本不會丟分。
4.多練口算、學會舉例
一年級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加減要熟練,這個沒什么技巧,多練習即可;除此之外,還要關注孩子對數學的理解程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要真正理解題目意思,學會解題的思考步驟,這里有個好方法——費曼學習法,讓孩子自己想例子,設計題目來考考家長。建立學數學的興趣比考100分重要很多!
5.提高效率、充足運動
做作業拖拖拉拉是很多家長的心病,治這個真的沒有速效藥,好的習慣不是一天養成,里面包含著很多家長的付出。一年級的孩子是有必要陪著做作業的,因為低齡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而且自己無意識,這就需要家長的提醒。
建議家長安靜地和孩子共處一室,可以讀書,但不要做其他多余的事情;孩子分心時,及時提醒;再給孩子配個小鬧鐘,可以倒計時的那種,每次設定15-20分鐘左右,要求在規定時間完成一定作業量,讓孩子建立時間概念。
“雙減”政策作業少了,一年級孩子有了更多的運動時間,充足的運動量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很多媽媽抱怨孩子坐不住,定不了3分鐘,讓他去操場上跑1個小時吧!

小學的知識,每個孩子都能學會,家長們一定要保持充足的信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