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孩子突然情緒焦慮,為何?
為何?
昨天我們?nèi)コ匈I東西,看到同事兩個孩子,正趴在購物車里吵架。這位媽媽一臉委屈的說:“不想跟他們一起,他們不開心,他們不聽話?!蓖抡f:“他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p>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時候小朋友就會想,不就是在超市里跟別的小朋友爭搶東西嗎,明明是他。這位媽媽回到家后,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不開心,今天晚上的水果,不能吃,別哭了,媽媽去給你買”。孩子就會說:“我不喜歡我的水果?!?/p>
又是為什么呢?
這就是這位媽媽描述的情景,孩子看到超市里有水果,媽媽說:“小朋友買了蘋果,你就不想吃,媽媽怎么解釋,你都不聽,以后你就不能吃,你就不想吃?!焙⒆勇犕昃驼f不想吃。
但是媽媽說:“這個小朋友怎么能這樣呢,你應(yīng)該讓他知道不想吃的原因,你看這個小朋友挑食偏食,你喜歡吃的東西對他有吸引力,你可以讓他吃,但是不能偷吃,你知道嗎?”
孩子說:“不知道?!?/p>
媽媽說:“這樣是不對的,你的想法很正確,這個小朋友很喜歡吃這個東西,而且媽媽很喜歡吃蘋果,你很喜歡吃蘋果,所以應(yīng)該先告訴爸爸,好不好?!?/p>
孩子說:“好!”
那我們就會說:“媽媽知道了,我的小侄女,今天是不想吃飯,肚子疼,我希望她吃蘋果,她不想吃,我希望她吃梨,你也可以吃梨,梨?!?/p>
孩子說:“我希望他吃梨。”
家長就可以接著說:“那如果我告訴了小侄女不想吃飯的話,你會怎么辦呢?”
孩子就會想辦法,比如說:“我不吃飯,我還要告訴她,她今天不想吃蘋果,所以她沒吃?!?/p>
所以說,面對孩子的情緒,我們要把孩子的情緒當成事情,去接納他。
當孩子不想吃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說:“哦,這個小朋友真不想吃飯,肚子餓了吧,我們下次吃飯的時候就不想吃了,那他下次的時候,就不會覺得肚子疼了,而是會覺得肚子疼了?!?/p>
當孩子沒玩夠手機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放手,讓他有一些自主權(quán),在可控的范圍內(nèi)讓他玩,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
這樣一來,孩子才能在下一次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至于因為手機而釀成大禍。
對于孩子愛玩手機這件事情,我們不能采取強硬的措施,我們要學會“斗智斗勇”
,才能把孩子從手機的深淵里拉出來。
二、父母的教育要“偷懶”
有的孩子喜歡打游戲,一玩起來就忘乎所以,甚至是“上癮”,其實是因為打游戲的時候很容易達成“目標”。
當他達成目標之后,可以很自豪地對他說“你真厲害”,而不是把他扔到手機那一邊。
只有當孩子有了明確的目標,并且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他才會有動力,才會自我驅(qū)動,和我們合作。
所以說,我們的教育不能單純地將孩子和手機爭奪起來。
而是要引導他,讓他在生活、學習和玩游戲之間找到平衡點,讓孩子在現(xiàn)實世界里找到樂趣,這樣才能讓他在游戲的漩渦中不至于那么渴求出手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1.父母家人的愛和陪伴讓孩子不會“游戲成癮”
(我的朋友經(jīng)常出差,從工作回家回來,孩子只能跟我在一起玩,或者以游戲為伴),那么家長對孩子玩游戲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游戲觀。
要知道,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是愛游戲的,如果家長能夠知道如何讓孩子學會游戲,那么就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游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