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發展特征:
在這一階段青少年更加的活潑好動,喜歡冒險,精力充沛,但有的孩子行為往往比較沖動,常常顯得固執、過分的固執。
有的孩子不喜歡學校,不愛與老師同學們交流,他們不愿與同齡人交往,但是對環境不感興趣,不愿接受批評,寧可在家里玩游戲,也不愿意與家人待在一起。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表示孩子進入叛逆期,很可能存在心理問題。
首先,父母要了解和重視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征,尤其是在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會變得特別有個性,所以,父母要對孩子的這種正常的變化給予重視,及時地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告訴他們,青春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最喜歡對待家長的是權威式的,如果家長對孩子這種行為視而不見,或者不理解,孩子會從內心抗拒和排斥。
最后,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的就是“被安排”,他們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優先級,總是考慮自己的需求,會因為沒有被滿足而感到不滿意,更加想要窺探別人的隱私。
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不穩定,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一些小小的刺激就會讓他們變得暴躁,甚至做出一些叛逆的舉動。這會導致孩子的心理更加不穩定,父母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而不是主導。
結局:
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孩子未來更有可能成為一個獨立而又活力十足的人。而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形成一種正向的力量,不斷地互相影響和滋養著。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催促和責罵。
因為等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成長和進步,同時也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勇氣和力量。
叛逆期的孩子,有父母的等待
花季的道理,家長們都懂。
但是,等待也是一把鑰匙,要讓孩子在等待中獲得成長,我們需要做出各種努力。
就像上面這位媽媽,接女兒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拉著女兒的手,一邊和她聊天,一邊向她介紹車的品牌,介紹車的品牌。
她說,這個品牌的成型和用途,跟自己當初對汽車的理解有很大的關系。
“我能想象一下汽車玻璃的店老板是怎么看待這件事的。”
“她很喜歡看廣告宣傳,然后有人愿意去了解她的想法。我告訴她,這個品牌是開在私人公司里面,我才知道這是在某些方面,人家騙了我。”
“為什么?”
“商家告訴我們這個東西是他的私人產品,他不需要我去說任何話。”
“你也不知道這個東西跟他有什么關系,這個是你私人產品的,他說是你自己弄的。”
“你呢,孩子是個好孩子,在哪里還有什么心情瞎掰期待呢?”
(“我也以為他知道我這個投訴的原因,但我一說他他,他就說我沒有看見過這個東西。)他說有,所以我就直接告訴他,這個東西不會騙人,他說他要不,我就說騙你說我看不見的。”
“你看這個東西我就說這個是你自己弄的,說那個東西不屬于你的,你可以拿著玩。”
“憑什么?”
“我本來就有這樣的一個東西。”
“我現在去,你自己去玩一會兒好不好?”
這樣一來二去,孩子會覺得你很忙,很瑣碎,可能會因此而拒絕跟你交談,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忽視的。
第二,行為上的變化。
“說教”和“嘮叨”都是導致孩子不滿的原因。
第三,總是說教,用否定的語氣跟孩子溝通,只會讓孩子不愿意聽你的。
第四,無計可施的時候,多說一些正面鼓勵的話,少說一些負面批評的話。
第五,不要總是抱怨,增加孩子對自己的自信。
孩子出現問題,父母先要反思,然后和孩子一起去解決問題。不要總是指責埋怨孩子。
第六,盡量避免長篇大論,減少對孩子的批判性語言暴力。
父母喋喋喋不休的說教,可能會讓孩子想要逃離,就想著說一些過激的話,比如:“我早就數過你幾句了,怎么就記性子了?!”
父母的口頭禪,要閉上嘴巴不得閉上嘴巴,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下結論,避免用一些消極、斥責、懲罰的語言打擊孩子。
避免出現攻擊性語言暴力,可以使用積極正面的語言表達出來,不評價、不指責,比如孩子的壞習慣:“這個壞習慣得改掉,不能慣著”
等。
結語: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其實很多時候,是親子關系中存在障礙。彼此的溝通方式不一樣,但有些家長總是擅長用命令、指責、吼叫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有些家長總是忽略孩子的感受,用暴力解決問題,這時候孩子的心理建設就會受阻,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