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總會想到死亡是心理病嗎?我們是否可以從青少年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所承受的痛苦,那些曾經因高考而逃學、離家出走、自殺的孩子會怎么樣呢?
在家里,青少年會和父母做很多有關的事情,很多時候都讓父母難以忍受。由于缺乏溝通,很多父母在處理這類事情時,經常口無遮攔,非得對著孩子宣泄自己的不滿,比如罵孩子笨,說孩子如何不聽話,讓孩子如何無法無天,其實,父母這么說,只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的逆反心理會越來越嚴重。
為什么父母會把自己的失敗和挫折看得很重,卻把這些當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挫折,將自己失敗的經驗告訴孩子呢?因為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少會有成功的經歷,沒有人教過自己,他們如何面對失敗。當他們遭受挫折的時候,就會學習這些經驗,從而進行改進,而不被父母所看重。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就是父母在教育中所犯下的錯誤。他們把孩子的失敗,認為是孩子造成的,就是自己造成的。所以他們會這樣對待孩子。但這樣的錯誤,會使孩子在面對失敗的時候,產生挫敗感,進而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行,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心理學家張德芬女士說:“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影響孩子的一生。從小生活在被父母否定的環境中,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極大的打擊。”
一個經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就像被幾只被不斷否定的毛毛蟲圍繞著。他們很難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少會有勇氣邁向更廣闊的世界。
而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
02
成長中的否定,對孩子來說是一生的傷
有人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不是罵出來的。”
可是,在生活中,我們發現父母們會把表揚看成了否定的唯一的依據。
孩子會認為,即便是正確的父母,也無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甚至認為自己不好。
因為,批評也是一種否定的語言,
它就像一把無形的刀子,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糟糕,嚴重的還可能會讓孩子“破罐子破摔”,變得自卑。
孩子為了避免這種消極的評價,會用消極的方式來保護自己,逐漸失去自信。
只有我們正確地引導,才能讓孩子真正的認識到自己,
只有內心深處認同自己,自我接納認可,孩子才能真正的優秀起來。
02 讓孩子學會有自主選擇的能力
在學習上,很多父母習慣于給予孩子高期望和目標,以為只要能夠讓孩子實現目標,就能夠讓孩子實現。
但事實上,過高的期望會讓孩子的心理壓力變得更加嚴重,甚至適得其反。
如果,我們能夠把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疏導出來,孩子就能夠在父母的引導和鼓勵中,擁有更加積極向上的人生。
01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因此,作為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教會孩子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為自己的人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樣。
02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孩子的心理狀況在小時候是不被認可的,
因此,當父母自己有了高學歷,有了作為父母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個人衛生,提升孩子的自律。
03 家長需要學會放手
有些家長總是抱怨孩子不夠自律,但是有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管得非常嚴格,沒有一點點娛樂時間,這不,近日就有一位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給孩子出了一道難題。
其實,讓孩子每天堅持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家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一定的娛樂時間,可以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打游戲,或者是看動畫片。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孩子的興趣,還能夠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04 加強孩子的責任感
對于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的把一些家務內容分擔出去,比如讓孩子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甚至是給家長洗一次飯等等。這樣孩子就會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的有責任感,更加能夠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因為對孩子來說,責任感就是自己的學習,學習是自己的責任,孩子會更加的努力去學習,更加的懂得理解父母的辛苦,如果家長總是這樣對待孩子,那么孩子就會慢慢的習慣于父母的做法,所以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束縛,而應該讓孩子感到更加的輕松愉快的同時,孩子自然也就會去學習,去解決他遇到的問題,從而逐漸的。
2、不要用武力去解決問題
有的時候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他們會感到非常的無助,而這個時候父母一定不要用武力去解決問題,用武力去解決問題,因為孩子是非常不愿意和父母進行交流的,更加不要去用武力去解決問題,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再是一個好朋友,這樣的話就會使得孩子的內心產生一些陰影,這樣的話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父母應該學會正確的去引導孩子,而不是讓孩子因為自己的成績不好就感覺到非常的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