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要過度焦慮,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學習的機器,孩子也需要勞逸結合,才能夠更好的學習。
這幾天就有幾個父母看到老師發來的信息,就是昨天在群里的一個家長說:“我這孩子,天天在家玩游戲,哎,老師上課怎么講啊,我孩子腦子不笨,我給他的教育方式,怎么怎么總是管不住孩子,這樣的道理我真的是聽不懂,怎么辦啊?”
有的父母說,孩子在家上網課就像坐牢一樣,家長說什么都不聽,這個孩子很聰明,但就是對學習沒有一點上進心,這怎么辦?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種情況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在上網課的時候,老師把孩子分成幾個小組,讓孩子給小組寫作業,但是小組的孩子并不是像寫作業那樣的認真,很明顯的存在著厭學的情緒。這也是孩子厭學的重要原因。
有的孩子會說,我不想上學了,我覺得我的學習方法不對,可是家里人卻說我的學習方法不對,其實我也不想學習,但是不學習又沒有其他的方法,所以我該怎么辦呢?其實這是孩子的厭學情緒在作祟。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并不少見,比如,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就會回到家說我在學校受到了欺負,或者說我在班里沒有朋友,回家后又被父母批評了,這樣的情況在家庭中并不少見。
厭學情緒是孩子在面對很多人際關系中的一種感受,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一種消極情緒,當孩子有這種消極情緒時,他們很難去面對事情,也不可能會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也無法踏實地學習。
而父母如果能夠幫助孩子一起去對抗消極情緒,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去面對未來的挫折。
圖片來源于網絡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挫折的過程,遇到挫折之后,要想辦法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回避,逃避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
因此,學會釋放消極情緒,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而不是一直壓抑著自己,一直讓情緒壓在心底下,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
其次,讓孩子正確認識和接納自己的情緒。
家長對孩子有很多的愛,但是愛要互相理解和包容。一個人的情緒都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不能以平常的心態看待自己,把消極情緒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正常狀態去對待,那么這種情緒就會一直壓在心底。
所以,家長要正確地看待自己的情緒,用理智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情緒,比如不追求完美,不逃避,不要因為孩子的情緒而憤怒。
最后,家長可以讓孩子把情緒傾訴出來,當情緒得到釋放后,他自己自然就好了。
我們可以試想,一個平時覺得自己很優秀的人,但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去鼓勵他,反而去批評他,那孩子的心情又會變得很低落,那他怎么能夠更好地積極地應對挫折呢?
最后,家長還需要教會孩子一些緩解情緒的方法,比如運動、唱歌、寫日記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我們可以讓孩子慢慢學會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難受與快樂,而不要一直悶在心里,一直抱怨,我也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學生,家長沒怎么問,只是拍拍他的肩膀說,要是能把這件事情做好就更好了。
這種方式其實并不適合每個孩子,并且家長也沒有什么經驗可參考,建議家長可以借助運動、散步等安靜下來,靜下心來學習,既能讓孩子靜下心來學習,還能讓自己釋放壓力,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家長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該看的時候看,該做的時候就做,只要用心,孩子總是會找到自己的學習節奏。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出現過“三年級滑坡現象”嗎?你是怎么應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