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半的孩子很不聽話,不愛聽家長的話,家長們分分鐘要爆炸!
三歲左右的孩子突然像個天使
,再不是以前的乖乖女了,其實并不是她的成長規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一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很強,以自我為中心,不再聽父母的話。常常表現為:我說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要依著我。父母說什么,無論是對非,都是對的,要是不對,就會直接反抗。
3歲半的孩子,也是最最敏感的時候。
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他們最喜歡用“我不”來表達自己。
比如我想要的東西,父母不給,我就哭鬧;
做什么事情,父母讓我往東,我偏要往西,我偏要往西。
除此之外,如果說兩三歲的孩子就有執拗的傾向,一定是父母的教育、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如何引導孩子的執拗期?
1、適當示弱,主動讓孩子“投降”
“媽媽,今天是周末了,我想看電視。”你生氣,對孩子吼道。
“哎呦,你也太不聽話了吧!”孩子也不示弱。
如果孩子做一件事,一直被你命令、指揮,很不情愿,因為你本身就處于很焦慮的狀態。
如果換一種溝通方式,則會事半功倍。
比如,把孩子的玩具、課本、課外書、衣服、鞋子等,給孩子買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書,讓孩子自己擺放在書桌上。
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亂嚷嚷嚷嚷嚷嚷嚷,容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每次耍賴都會被及時滿足,會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當孩子有了明確的目的之后,慢慢地就會明白,只要發脾氣,就可以達到目的。
4
下次孩子再哭鬧,你該怎么做?
心理學家格爾曾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對于男孩子來說,父親是力量,是勇敢,是責任,是擔當,是方向,是品德,是信念,更是一種信念。
孩子沒有父親的幫助,他就沒有力量,也沒有力量,他就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
他沒有力量,就沒有力量,他就沒有力量,他就像個“小刺猬”,你越是“管”,他越是“毛病”,最近發現他越來越“毛病”,比如說他愛啃手指甲,于是就想著他爸爸能幫他改掉這個毛病,于是就用他爸爸的手機,也給他爸爸上網找了一款非常不錯的游戲,他一改之前的習慣,每天晚上都要玩上一會,到了半夜他爸爸就不睡,他爸爸就拉著他的褲腿走進游戲里,他把手伸進去以后就不停地說:“我要打游戲。”
他爸爸就從網上找到了他的游戲賬號,他說他每天晚上都在玩,但根本不聽他爸爸的話,有時候還會跟他爸爸頂嘴,結果爸爸又是從網絡上給他“找事”了。
爸爸的一句話,讓他改掉了這個習慣。后來他還成為了一個游戲的設計師,他爸爸就是個游戲的玩家,所以他會學很多東西。他的游戲本身就特別喜歡,他在游戲里就經常學到了很多東西。
所以,如果有的孩子沒有得到充分的引導和培養,很容易沉迷游戲,因為游戲里給他的獎勵太多了,孩子就想要更多的刺激。
這就需要我們進行一些游戲的管理。比如,把游戲時間管理、游戲時間管理、游戲實名制等都納入到游戲管理中。
這里面,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內容,就是要通過游戲來讓孩子體驗到價值感。
比如說,游戲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榮譽、成就、成就。孩子在游戲里面,可以是團隊的核心,團隊協作,玩家輪流,還可以是PK級別提升,還可以是隊友PK。
當孩子在游戲里面獲得了價值感,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時候,他自然就會喜歡上游戲。
第四,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