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感到焦慮
前段時間,一則“北京某小學”引發了社會上的熱議。
“孩子暑假不好好讀,明年的中考就要來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今年初三,明年的中考就要來了。”
“報的一對一補課,怎么說也不聽。”
“我也不想逼他,可是看著他一點學習的勁都沒有,懶懶散散的,怎么說都不聽,氣死人了!”
“實在是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每天嘮叨著他,什么事情都不和我說,我看他就是懶,不想讓我操心,還總是被我氣的。”
大家是不是覺得不被理解,明明父母就一直在說要好好學習,不能玩手機,孩子卻一點都不想聽,讓人很無奈又很無奈。
實際上,我們是在用自己的觀點來評判孩子,而不知道孩子的想法,也不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么會和父母更親近呢?
第二種情況:“什么都說,媽媽我錯了
”
這種情況也是常見的,明明媽媽可以和孩子真誠地道歉,不至于被氣急敗壞或者把問題擴大化,但是對于孩子的錯誤,她卻不這么做,讓明明很難過。明明媽媽看到孩子做了錯誤的事情,但是只是說了句“你對不起”,沒想到明明媽媽反而生氣了,反過來安慰明明說“對不起”。
本來以為可以理解成明明媽媽的初心是關心孩子,但是沒想到一聽到孩子的做錯事情,明明媽媽氣得直接跺腳。明明媽媽還是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的孩子實在是太差勁了。
明明媽媽此時此刻的心里其實也是非常后悔的,明明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怎么就生出這么一個陌生人來了呢?明明媽媽想把孩子當做一個朋友,但是為了圖省事,也就沒有和孩子多交流,結果只是在一旁玩手機,讓孩子自己去學習,明明媽媽的做法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自己的這種教育方法顯然是不對的。
明明媽媽聽了明明的話之后,心里也很后悔,可是為什么明明沒有把事情告訴媽媽呢?明明媽媽真的很想和明明進行溝通呢?明明媽媽對孩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自己小時候也是經常受到這樣的教育方式教育,導致自己對孩子說一些傷害的話,但是可是最后卻不知道該怎么和孩子說。
一、家長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所表現出來的一些行為也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有所不同,那么家長就應該去思考的問題。不應該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更不應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要求孩子。
所以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學會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不同階段去做正確的引導。
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聽懂家長所講的每一句話,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聽明白家長所說的每一句話。當孩子在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應該去分析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再去和孩子進行溝通,并且去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1.尊重孩子的選擇
對于孩子的選擇,家長們要尊重他們的選擇,而不是去斥責他們的選擇。很多家長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都會選擇去打罵孩子去強制性的讓孩子改變自己的選擇,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們會發現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堅持,可是如果父母們尊重孩子的想法,那么孩子們也不會為了跟父母對著干而去想著做出自己選擇的選擇。
2.了解孩子的內心
孩子的內心總是很脆弱,如果家長們不能夠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那么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當孩子們出現叛逆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認真的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因為不懂得教育方式的孩子們會在長大之后變成什么樣。
有些家長們不愿意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但其實不然,這樣的話也能夠讓孩子更加的能夠敞開心扉,這樣也能夠更好的了解到孩子們內心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