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壓力大焦慮
據調查顯示,現在中國的初中生,是多么的苦,而且越來越多的孩子也被家長們所理解,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的壓力來自于父母,甚至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來自于家庭。
每到期末考試來臨,很多孩子都會感覺到緊張、壓力大。如果家長再不懂得調適孩子的心理,對孩子的學習依然是不重視,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二次的傷害,讓孩子更加抗拒學習。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那么,在臨近期末的時候,父母應該如何讓孩子心態更加平穩呢?
01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愿,尤其是在高考的時候,孩子成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孩子的學習面前,父母要盡量營造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盡可能以平和的語氣去引導孩子對待考試。
因為在孩子復習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緊張的心理,此時父母的陪伴能起到最為的效果,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情緒調節的效果。
《小舍得》中,米桃的媽媽就很注重培養孩子的心態。她會陪孩子一起制定“小升初”的目標,比如每學期要提高20分,到了高年級就可以不拖到底。
在媽媽的陪伴和鼓勵下,米桃最終考上了一所重點高中,并且進入心儀的大學。
可米桃根本沒有想到媽媽這么多年的用心良苦,還因此和媽媽鬧起了矛盾,認為自己這么辛苦都是為了讓媽媽快樂,所以拒絕接受媽媽的提議。
試想,如果媽媽從來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只是通過旁敲側擊來否定孩子的錯誤,并加以指責,只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被否定,從而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會破罐子破摔。
相反,如果媽媽懂得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鼓勵,孩子便會擁有信心,進而重新找回自信。
3. 過度保護孩子
曾經有一個媽媽非常痛恨自己的孩子,因為孩子經常被幼兒園的老師投訴,并且已經在家里休學過一段時間,對孩子來說,媽媽是世界上最愛他們的人,一旦孩子受到老師的欺負,媽媽一定要第一時間保護孩子。
這種情況下,孩子面對陌生人是會不知所措的,只要媽媽不插手,孩子的安全感就會缺失,焦慮的情緒也會影響孩子。
她認為,有時候,孩子的“不聽話”,并不是他故意做出一個不好的行為,而是內心需要媽媽陪伴的需求沒被滿足。
她建議說,與其嘮叨,不如蹲下來和孩子打成一片,和他打成一片。
比如,媽媽可以蹲下來和孩子保持目光對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蹲下來,和孩子目光交流,讓孩子明白“媽媽在看我”,而不是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停止玩游戲。
3. 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玩”
《柳傳》里有段子說: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好榜樣,那么孩子就會成為好樣。如果父母每天都在看書,認真工作,努力生活,孩子耳濡目染也會跟著父母學習,并且將其內化成自己的行為習慣。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父母首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而不是每天玩手機的樣子。
4 言傳身教,
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作為父母,也應該以身作則,這樣才能將孩子教育的更優秀。
想要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首先家長就應該做個榜樣,所以父母應該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孩子的行為就是父母的翻版。
5 父母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又如何能要求孩子不玩手機呢?
因為孩子會模仿這種行為,孩子會把父母當成榜樣,也會去學習模仿父母的行為。
因此父母也應該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給孩子做出榜樣,不要總是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多陪孩子一起玩,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陪伴,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
5 家長給孩子更多陪伴
家長平時要多陪伴孩子,并且和孩子一起運動、閱讀、游戲,帶孩子做更多有趣的事情,孩子就不會想到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