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孩子老焦慮怎么辦?
小明: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你好!
疫情發生后,中高考越來越多的孩子,每天就擔心“考得不好”。
關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回答的:
不要著急,這是客觀事實,是大多數人正常的情緒反應。
通常來說,心理咨詢師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表現是理解的,因此家長要包容孩子,可以接納孩子的感受,用幽默的方式,引導孩子把煩惱說出來。
關注微信公眾號:今日在線母嬰課堂,學習更多育兒知識,為人父母,一切努力只為守護孩子成長
昨天傍晚,因為一則“孩子天天玩手機怎么辦”的新聞,讓我非常焦慮。
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孩子的成績下滑了很多,我開始焦躁不安,指責孩子,也吼了孩子。
但是他的行為并沒有緩解我的焦慮,反而更加我的焦慮越來越嚴重,情緒越來越失控,開始對著孩子發泄情緒,甚至打罵孩子。
但是我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加激發了孩子的叛逆情緒,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緊張。
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渡過這段時間呢?
要學習,我們也要研究,我們到底應該為什么會感到焦慮?
1. 孩子更容易發脾氣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孩子出現了情緒問題后,自己也會慢慢學會控制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波動太大,也會帶著吼叫的情緒生活。
比如,當孩子在做某件事情時,做了一半,卻被父母大聲吼“別磨蹭了”,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變得更加的叛逆。
只有當孩子能夠“聽話”,“發泄”負面情緒,他們才能更好的控制情緒。
2. 孩子不夠冷靜
當孩子在發脾氣時,往往他們的想法與情緒都比較快,并且無法控制自己。
父母會覺得孩子小,這個時候的孩子還不成熟,會比較自私,做事不夠冷靜,有時甚至動手打人。
而且不善于表達情緒,喜怒哀樂也缺乏控制能力,會變得無法控制,這就會使得他們容易發脾氣,會跟父母對著干,甚至是覺得父母很討厭,很多家長會因為這個問題而跟孩子發生沖突。
3. 孩子犯錯誤,沒有教訓斥責
孩子犯錯誤之后,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或者是因為孩子太過于調皮,在一些無理取鬧之類的小事上,家長會用嚴厲的責罵或者是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可取的。
孩子犯錯誤,要教育孩子知錯就改,錯誤既可以稱之為學習的機會,也可以稱為是一種正確的機會,只有在不違反紀律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成長,不能因此而放任孩子的壞習慣,不能一味的去打罵孩子,一味的要求孩子順從聽話,而是應該教會孩子自己承擔錯誤。
《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的和善而堅定的原則,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那么就要及時的進行懲罰,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規則,比如規定玩手機的時間,如果孩子超過了時間,那么就要接受懲罰,比如沒收手機。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話會更加的明確,如果不遵守規則,那么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三、 和善而堅定的原則
孩子在亂發脾氣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到他是在宣泄情緒還是為了不受挫。比如孩子在家里發脾氣,就是他想要的鬧鐘,而不是說他想要的鬧鐘。這樣的時候,我們不要對孩子一再表示不要這樣,就在給孩子定規則的時候,還是要給孩子一點彈性。比如當孩子想要出去玩,那我們就把手機收起來,帶著他出去玩。當然,有些孩子看到大人玩手機,還會大哭大鬧,我們就會允許他再玩幾分鐘。等孩子冷靜下來之后,我們要及時和孩子溝通,讓他明白亂發脾氣是不對的,但是我們在發脾氣的時候也要注意分寸,不要因為害怕就大聲呵斥孩子。
02 對于原則性的事情,家長要堅持原則
我們家長總是對孩子說一定要遵守規則,但是在孩子的眼中,這似乎是個”立刻”就能夠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