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孩子焦慮癥強迫癥能治愈嗎?
“我們家這個孩子一天天地老是不快樂,非常的糾結。”張女士說。孩子14歲,是有些強迫癥的,只要有一種聲音,她就會跑來圍著,情緒非常焦躁,甚至還有幻聽,情緒非常暴躁,完全聽不進任何人的勸告。
張女士的女兒被診斷為強迫癥,于是找到了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表示,孩子不只是思想問題,還有其他行為問題。為了孩子,父母應該學習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識,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心理咨詢師閆蘭介紹說,“焦慮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個焦慮的家長。”
孩子們都無法理解父母的焦慮,他們只看到父母的焦慮,感覺到父母無法承受自己的焦慮。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多關心孩子的生活,而不是只關注成績。只有父母保持良好的心態,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
為孩子創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家庭環境
04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學會正確處理孩子的焦慮情緒
首先,父母應該主動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
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自己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陪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有時會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
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緒,盡量去平和地與孩子進行溝通。如果父母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有效地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很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影響。父母雙方在交流過程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最好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影響。
也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父母整天情緒暴躁,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其次,父母應該先穩定自己的情緒。
有些父母因為自身脾氣暴躁,遇事總是急脾氣暴躁,孩子一見到自己不順心的事情就容易發脾氣。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應該先平復自己的情緒,不要去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以免讓孩子出現反叛的心理。
最后,父母應該讓孩子清楚自己的錯誤行為,并且合理指出錯誤的地方,讓孩子受到教訓斥,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
3. 巧妙地運用“低聲教育”。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的聲音越大,孩子就越不愿意去改正錯誤。父母要多與孩子進行“低聲教育”,讓孩子更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
“低聲教育”是指父母聲音越軟,孩子越不聽
有的父母認為低聲教育是訓斥孩子,說話的聲音越低,孩子越不愿意聽。其實不然,低聲訓斥的語言對孩子的教育效果更好,更容易讓孩子心服口服。
1. 低聲教育比訓斥更有教育效果
曾有一項調查顯示,受到父母大聲訓斥的孩子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心理紊亂,智力發育不良,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美國在一檔美國隨機調查中,分析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說話方式有什么建議。結果顯示,受訓孩子的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往往更有效果。
建議對孩子說:“你應該把玩具收好,不然別碰著涼”。
2.如果孩子年齡較小,不要說“不”
3歲的孩子處于有意識的階段,這時候的他們對父母的“指令”根本聽不進去。
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來,咱們一起把玩具收好,咱們換玩具。”那么,孩子很可能就會聽從“不”。
如果我們一味要求孩子去做事情,而沒有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孩子可能就會覺得自己沒有被尊重。
3.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父母應該怎么做?
1、冷靜的堅持底線
孩子不聽話,往往是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他們是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因為父母的反應太快了,只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抵觸和不適。
作為父母,我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的告訴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
如果你選擇用嚴厲的懲罰,那么孩子將會更加叛逆。
2、學會接受
當孩子不聽話時,要學會接受,他們不聽話可能是因為我們接受不了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我們可以心平氣和的接受他們的想法,但是,不要打罵他們,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告訴他們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