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考孩子各種焦慮怎么辦
北京一位家長說,她的孩子高三馬上就要考了,面對高考,孩子各種焦慮怎么辦。高三的孩子已經離高考很近,焦慮也經常會讓她昏昏沉沉。我們總是忍不住因為一些小事指責孩子,其實孩子已經自我懷疑,從而產生了很強的考試焦慮。
孩子要承受的壓力是多方面的,但是我們要從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情感上著手,幫助孩子克服焦慮心理,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首先,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方法。
孩子一般在學習上的壓力是來自于考試成績和父母的期望,或者是自己因為貪玩沒有做好,所以考試失敗的印象,會很深刻。很多孩子都有這種經歷,每次考試前都會特別擔心自己會不會復習,尤其是每次考試前,心里就會不斷地想象自己考得好,萬一沒考好,父母該怎么對自己評價他呢?會不會責罵、懲罰他?也許,這時孩子就會產生考試焦慮的心理了。
另外,如果孩子在考試前都非常緊張,那么家長可能需要多多注意,看看孩子是否存在考試焦慮的情況。比如孩子是否曾經有過高燒、頭暈、尿床、腹瀉等癥狀,或者是孩子在考試中的怯場等。如果孩子存在考試焦慮的話,那么家長需要多觀察孩子,看看是不是有考試焦慮的情況。
心理學專家給出了一個自我調節的方法:“考生自己來調節”。用這種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減輕自己的焦慮。
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給予他們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他們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的情緒。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多和孩子進行交流,在交談時,還可以通過“對癥”來鼓勵孩子,同時告訴他們,如果他們在考試中出現了緊張情緒,要及時告訴自己的父母,父母會幫他們化解,對他們進行鼓勵。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多和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以及作為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期望都要降低,
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是不會改變的,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依靠的,自己的存在對于父母來說,就是最大的依靠。
家長要明白這個道理,當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不要老是指責孩子,給孩子貼上失敗的標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人,父母并不是不愛自己。
如果說,孩子成績下降,父母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孩子過度的嚴厲和過度的溺愛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成績要求過高,在沒有核實清楚孩子真實情況下,就給孩子下結論,認為孩子笨,學習不好,沒有其他的出路,甚至逼著孩子上學。
有的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你看某某某,成績多好,你考了多少分啊?你怎么學的,這樣有壓力的生活,你是不是個豬。”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心理壓力,他自己的價值感就會降低,最后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于是父母就會要求孩子學習成績好,成為一個好孩子,成為一個好孩子。
同時,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孩子會努力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樣會產生一種信念,我可以做得更好,可以讓父母更喜歡我。
小時候就會有這樣的經驗:每次考試考不好,只要不是父母會罵我,我就會努力學習。就像每次考完試,回家,爸爸媽媽媽會問我有沒有試卷考了多少分,全班考多少名,孩子就會說,我考了第幾名,父母就會問,班里有幾個第一名啊,班里第一名都有。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有一種“我考不好,父母就會不愛我了”的失落感。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的承受力是不斷發展的。因為他們會很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因為證明了自己很笨,就證明了自己的成績很差。父母就會和孩子產生矛盾,就會批評指責孩子不努力、不認真。那么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很笨的人,只有這樣的孩子才會努力的學習,這樣才能不斷的進步,才會變得越來越好。但是,父母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只是籠統的說你很聰明,而是在表揚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贊美孩子的努力。
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發布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3-03-31 10: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