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不聽話媽媽打孩子怎么辦?
近日,一位家長在朋友圈里曬出一張自己“打孩子”的照片,短短幾分鐘內,傳到了網上,頓時,被這位家長的朋友圈瘋傳。
由于他們在微博上發布了自己給孩子們做的一張“情緒貼標簽”,內容如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果娃惹自己生氣,就會有條理地羅列自己;
有時候會犯錯誤,甚至干脆會出現“愛哭鬼”的表現;
父母的身體力行,能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愛他人、遵守規則的人;
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大發雷霆;
粗暴叛逆,暴跳如雷,喜歡“以暴制暴”。
網友們紛紛吐槽,并且普遍認為:
父母的“以暴制暴”,是最無用的教育方式;
因為孩子無法學會處理和控制情緒,成年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生活中,我們的父母會發現,孩子越大,脾氣越發越發“大”。
他們動不動就開始鬧脾氣,而且脾氣越大,越發往往“以暴制暴”。
2歲左右的孩子,因為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便開始反抗。
看到父母什么都要他們做,什么都要她去做,他們失去了自己動手的權利,變得不再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
他們開始變得敏感,稍不順心,就會頂嘴、發脾氣。
但是,他們并不是不懂事,只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將情緒發泄出來。
心理學家西爾斯曾經說過:“如果父母只能提供生活中的物質條件,那么孩子的成長就沒有意義。”
所以,想要孩子少發脾氣,懂事就要給他們創造豐富的精神世界。
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要學會傾聽
《這樣定規矩,孩子才愿意聽》
這本書里提到:
如果孩子天生愿意做“懂事”的孩子,你就要讓他多參與“家”的活動。
參與“家”的活動,能夠激發孩子的熱情,讓他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讓他們敢于迎接挑挑挑挑戰。
給孩子提供一個單獨的房間
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個特定的地方過分哭鬧、任性、甚至是攻擊行為時,你就要了解下,孩子是不是在做什么事情。
比如,如果家里人在玩手機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也會立刻搶走手機,扔在地上,甚至跺上2腳。
對于這種情況,有些父母就會選擇讓孩子在單獨的房間里,和孩子進行溝通,讓他重新和自己的內心的內心對話。
當他的內心不再被焦慮占據,被焦慮支配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個被動的、情緒化的人。
因為對于一個情緒化的人來說,如果他有足夠的時間用來思考、處理這些情緒,那么這些情緒就會在大腦里留下痕跡。
從而影響孩子的思考和行為,當孩子回到現實生活中,就會天馬行空地進行想象,這也是他們自我創造力的一個關鍵。
如何引導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愛好?
當孩子愿意和你溝通時,父母要進行有效的鼓勵,對于孩子喜歡做的事情,父母要進行支持,對于孩子做的事情,父母要給予鼓勵和支持,這樣才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在學校中也會有自己的位置,父母不應該對孩子太苛刻,也不能總是命令式的要求孩子,當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時,父母要以朋友的身份進行鼓勵,而不是一味的去否定,打壓孩子。
其實孩子的內心也很脆弱,他們也不想讓父母失望,可是有時候孩子們也會做出很多不合適的行為,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盡量不要去責罵孩子,而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父母這樣做是為了教育他們,讓他們改正錯誤,而不是因為自己叛逆的行為,去打壓孩子。
孩子青春期任性不聽話,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他們的心理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當他們的心理趨于成熟之后,他們在性格上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這也是為什么他們在性格上會有很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