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期的孩子該怎么辦?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長總會因為孩子的性格、學習成績、表現等方面而擔憂。那么,作為家長的你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階段呢?
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只要家長在認清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調整,那焦慮就能得到有效緩解。具體來說,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一,家長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我們在孩子剛踏入幼兒園的時候,是不是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和習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因此,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示范。如果我們在家中做事沒有規則,那自然就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范。我們首先要學會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示范,我們要時刻遵守規則,以身作則。
第二,家長要學會理性的放手。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盡量少給孩子予取獎勵,而是要讓孩子養成做事之前制定規則的習慣。對于孩子來說,在第一次的做家務時,家長可以對他的表現予以獎勵。
同時,當孩子第一次做家務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通過勞動過程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慢慢培養起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被父母、被照顧的。
第三,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也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出現的問題,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問題,主動去尋找自己的問題,而不是甩鍋給孩子。讓孩子敢于承擔自己的錯誤,這才是對孩子的愛。
第四,家長要以身作則,和孩子共同進步。
家長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你自己都不以身作則,還教育著孩子,那孩子自然也不會有好的習慣。
所以,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做好榜樣,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的家長會教育出好孩子,也可以因為教育方法不當而導致孩子的行為。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在平時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感,積極主動地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的毛病,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相信孩子,讓孩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
家長要調整心態,控制情緒,與孩子共同成長
孩子在不斷成長進步的同時,家長也要學會成長,如果家長自身情緒也不好,甚至煩燥,那更是如此。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孩子共同成長。家長要做孩子的表率,要向孩子學習,努力學習,用自身積極的影響力帶動孩子,讓孩子向好的方面發展。
希望孩子可以多看一些正能量的書籍,不要只看到消極的一面,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加不要讓孩子沾染不良的習慣,加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寫作業時磨磨蹭嗎?你是如何提高孩子寫作業的效率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