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母親戾氣重焦慮,父親患精神分裂癥,這些都是我做的最糟糕的決定。
最近和一位媽媽聊天,她說這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比較靦腆害羞,屬于內向型的,除了是靦腆外,他并沒有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問題,就是家庭環境。
媽媽對孩子說的話,和爸爸對孩子的態度,特別是爸爸說話的語氣,直接影響孩子的智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美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她要求兩名孩子一組10年后,再拿起畫筆,逐一重新再畫。結果,經過測試發現,他們的智商是相近的,而且會比性格還要開朗,而且說話還比較幽默,更加容易接受老師的批評。
原來如此,并不是老師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而是因為這種老師沒有使用語言對待孩子,是家長平常心上的一種反應,覺得孩子應該會聽,可孩子卻不知所以然,記恨恨老師,恨老師,認為自己不配得到老師的關愛。
家長還認為,這是因為老師給孩子造成了困擾,讓他以后學會記仇,不再被老師喜歡。
也許,老師也會針對孩子的不足,批評教育孩子,但孩子心中很難接受,而老師卻認為孩子應該會聽,應該改正。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更加不愿意和老師交流,影響到學習,從而在學習上變得越來越差。
03
如何緩解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感覺到委屈、傷心或害怕時,如果老師不能理解,甚至批評孩子,會造成他內心的恐懼心理,反而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更加抵觸的心理。
家長首先要積極的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是一個敏感的個體,他們本身并不是為了壓制這個個體,家長在接納孩子情緒的同時也要積極的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內心的想法。
我們可以試著問孩子:“老師說你現在要不要讀書看繪本呢?”
“你想閱讀的話可以這樣嗎?”
“好的,媽媽,我想讀《小男孩愛上學》。”
“好的,寶貝。”
家長要告訴孩子上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人一生的必經之路,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這一想法,和孩子一起商量,商量,用什么方法去上學?或者去做其他適合他的事情?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孩子對上學這件事情的信心。
4、讓孩子更喜歡上學
如果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家長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讓孩子回到學校去適應。比如在家里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學校的話題,讓孩子喜歡上學校,不再抗拒去上學。
當孩子不抵觸上學以后,家長要做的是多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過于焦慮,這會讓孩子更加抗拒去上學。
其次,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給孩子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環境。
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前會存在一種焦慮的情緒,那就是怕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以后沒有好的未來。
所以總是會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坐在一旁監督,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自己下班以后不要玩手機了,也不要玩手機了。
甚至是陪著孩子一起玩游戲,一起看書學習,可是很多時候家長都會進入一種誤區,以為孩子是在認認真真地學習,其實在孩子認真學習的時候,家長也在一旁玩手機,這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厭惡感。
要是孩子認真學習的話,那么他可能就會更加努力學習,但是,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的學習成績逐漸下降,最后甚至出現厭學的情況。
父母應該怎么做?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厭學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會對孩子進行責罵,但是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們要知道,家長的責罵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學習,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應該采取行動,幫助孩子重新愛上學習。
1. 多帶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
大多數孩子之所以會厭學,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到快樂,在活動中感受到父母的愛,慢慢地孩子就會喜歡上學習,并且逐漸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