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引導孩子焦慮
在跟孩子聊天的時候,我總是在批評他們。比如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聽到了一些嚴厲的聲音,而孩子卻一臉懵,不知所措,毫無安全感。
于是我只能放棄剛才的要求,告訴他們,我不去上班了,我去上班了,那我們的家里還有我和媽媽兩個人,會有人陪伴的,我們在這里就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態度。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很多的擔心,而在真正要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非常的焦慮。
因為我害怕自己的做法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會讓他以后在學校里面沒有朋友,會讓他的性格變得孤僻,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的發展。
這個時候,我跟孩子約法三章,就可以每天給他玩手機一個小時。我會告訴孩子,這樣做的時候會有負罪感,會覺得自己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就會覺得自己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
因為玩手機而讓孩子發生危險的例子很多,所以,我們在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候,也需要以身作則。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說,我要賺錢養家,我要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但是卻沒有能力做到,所以你才會埋怨你,而且埋怨我給你創造的條件,你說什么?
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父母這種方式卻很少能夠取得效果。
一個人的行為是由態度決定的,而態度是由習慣決定的。
你在工作中表現的懶散,都是由于態度決定的,所以你的工作效率也很低,那么你的工作效率也很低。
在家里你懶散的父母,都是因為孩子懶散的父母。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
培養孩子本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沒有天生的成功,但是你教育出來的孩子卻是各種優秀。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時間。
不知道父母們是否注意到,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除了無盡的金錢之外,更多的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努力,就像龍應臺寫的那句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所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請父母們不要在旁邊一直聊微信、刷抖音、看電視,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
為了讓孩子在晚飯前做作業,可以在晚飯前十分鐘為孩子盛飯,然后一起與孩子說說話,把這件事情倒出來,讓孩子明白,比起學習,父母更關心的是他的考試結果,在他學習的時候,愿意花時間陪伴他一起進步。
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關心,孩子做事情時,也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父母也會想要孩子立即改正錯誤,不斷的學習,而不是忙著工作。
作為父母的我們,給孩子安排合理的學習計劃,陪孩子一起學習,陪孩子一起成長,給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就會不斷進步。
同時,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當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隨時向孩子求助,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
作者認為,要想孩子更好,父母必須更加理智的對待自己的孩子。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父母為孩子做主,幫助他規避掉一些可能遇到的危險,然后用愛來感化孩子。
我們的孩子都是活在父母的舌尖上的天使,卻沒有活在父母陰影下的孩子。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
“身為父母,不能只看到孩子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卻沒有看到孩子也是個鮮活的生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