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關注孩子分離焦慮
離開父母,要得到父母的肯定,而且分離焦慮父母能夠幫助孩子快速的適應新的幼兒園環境。
一、什么是分離焦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離開父母的地方不能再和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最簡單的理由就是他們總是很孤獨,他們經常需要有人陪他們一起玩,或者孩子們在幼兒園里跑來跑去,他會覺得很有趣。但是離開父母也需要分開一些東西。如果孩子想和其他小朋友玩,他們會擔心他們不能融入。因此,父母不要讓孩子覺得,離開自己是一個很好的處理方式。當然,在幼兒園里也不一定會有其他小朋友跟他一起玩。所以,家長可以把孩子暫時放在家里,或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讓孩子在父母身邊這段時間里,對父母的態度變得很不一樣。
當孩子初次離開父母,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孩子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覺得父母非常的離開自己。這個時候,孩子對父母產生的恐懼感,甚至會害怕分離。因此,家長可以這樣做:
1.適當的給予孩子安慰,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想法。
當孩子感到不安全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解釋原因,但是不能強迫孩子去做,要留出孩子自己消化的時間,父母也要及時給予回應,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重視。
2.教會孩子正確認識離別,正確認識離別。
分離時,父母一定要給孩子進行一定的安慰,讓孩子明白離別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且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孩子表達,告訴孩子,即使父母離去,也會有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一直愛著你。
3.父母跟孩子約定,放學后一定要來接他。
一般來說,當孩子放學后,父母都會跟孩子說“再見”,然后會跟孩子說“我會一直在這里陪著你”,然后陪著孩子吃頓飯,父母跟孩子一起聊聊天。
其實,孩子在幼兒園不愿意回家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喜歡父母,不知道為什么在幼兒園門口,父母走了多遠,孩子還能感覺到父母的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這種分離,也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依戀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4.父母不離開
孩子上學時,除了要準時接送外,還需要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告訴孩子遇到危險時,要保護自己,不要隨便撥打110、119、120等安全知識,讓孩子對自己的安全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學會識別“壞人”。
4.從小不闖紅燈
不怕孩子做錯事,就怕孩子長大后不懂得自我保護,一旦闖紅燈,孩子就會不知所措,甚至撒謊。所以,家長要從小就給孩子培養安全意識,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教會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要及時求助,這也是預防孩子走失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5.安全教育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平時不要讓孩子經常性地做一些危險的行為,比如交通事故,撞到桌子、欄桿等等,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遇到危險的時候要求助于他人。
6.多去公園
多跟孩子玩耍,或者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讓孩子在與人相處時學會主動社交,這樣才能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
作為家長,首先不要以暴制暴,要以暴制暴,但是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和安全感,帶孩子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交往,一起參加社會活動,父母也不要以各種名義帶孩子去限制孩子的活動,或者因為工作忙,疏于對孩子的陪伴而把孩子交給其他小朋友,這樣只會使孩子的社交能力逐漸變弱,等孩子長大了,面對社會交往能力的時候,他可能就會表現出來的能力越來越弱,漸漸就會陷入“社恐癥”,所以孩子要盡可能地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當孩子有了社交能力,他就會越來越棒。
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的“社恐癥”?
1. 保持良好的心態
當孩子有了社交恐懼癥之后,父母要給孩子留一個良好的心態,保持一顆平常心。
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切忌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膽小,并且可能還會影響他的未來,所以在發現孩子有社交恐懼癥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多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孩子有更多的社交,以免讓孩子的心理問題加重。